布奠的意思、布奠的詳細解釋
布奠的解釋
(1).古代大夫家祭時酬答賓客之禮。《禮記·曾子問》:“布奠於賓,賓奠而不舉。” 鄭玄 注:“布奠,謂主人酬賓,奠觶於薦北。” 孔穎達 疏:“主人酌西方之尊以酬賓,主人尊爵于賓之薦北,賓取爵東面,奠于薦南,所謂布奠於賓也。”
(2).謂陳列祭品。 唐 李華 《吊古戰場文》:“布奠傾觴,哭望天涯。”
詞語分解
- 布的解釋 布 ù 棉、麻及棉型化學短纖維經紡紗後的織成物:布匹。布帛。布衣。 古代的一種錢币。 宣告,對衆陳述:宣布。發布。布告。開誠布公(推誠相見,坦白無私)。 分散到各處:散布。遍布。星羅棋布。 流傳,散播
- 奠的解釋 奠 à 向死者供獻祭品緻敬:祭奠。奠酒。 穩固地安置:奠都(?)。奠基。奠定(使穩固安定,如“奠奠基礎”)。 筆畫數:; 部首:大;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布奠"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祭祀或喪葬儀式中的一種禮儀程式。其核心含義如下:
一、本義:陳列祭品以行祭奠
- "布" 在此意為陳列、布置、鋪陳。
- "奠" 指祭奠、獻祭,特指将酒食等祭品供奉于神位或靈前。
- 合義:指在祭祀或喪禮中,将酒、食物等祭品按禮儀規定陳列、安放在神位或靈柩前的行為。這是整個祭奠儀式中一個具體的、可視的步驟。《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陳列祭品以行祭奠" 。
二、引申義:指代祭奠儀式本身
- 由于"布奠"是祭奠活動中非常關鍵和标志性的環節,因此這個詞有時也被用來泛指整個祭奠儀式或行為。例如,在表達對逝者的哀悼之情時,可能會說"為之布奠"。
三、應用場景與文化背景
- 古代祭祀禮儀:在《儀禮》等記載古代禮儀的典籍中,"布奠"是祭祀祖先或神靈時必不可少的程式。它體現了古人對禮儀規範的高度重視和對逝者/神靈的敬奉。在《儀禮·士喪禮》等篇目中,詳細記載了喪葬儀式中"布奠"的具體位置、順序和方式 。
- 喪葬儀式:在喪禮中,"布奠"特指在靈柩前或墓前陳設酒食等祭品進行祭拜。唐代李華在《吊古戰場文》中描述的"布奠傾觞,哭望天涯",生動描繪了戰後祭奠亡魂的場景,這裡的"布奠"即指設酒食祭奠 。
- 文學表達:在古典文學作品中,"布奠"常被用來營造莊嚴肅穆的祭祀氛圍或表達深沉的哀思。
四、現代使用
- 在現代漢語日常交流中,"布奠"一詞已較少使用,主要存在于對古代禮儀、曆史文獻的研究或描述,以及一些莊重書面語或特定儀式(如某些傳統祭祀活動)中。其含義基本保留了古代的核心内容。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對"布奠"的詞條釋義為"陳列祭品以行祭奠",是權威的漢語工具書定義 。
- 《儀禮》 (儒家經典十三經之一):其中《士喪禮》、《既夕禮》等篇詳細記載了古代喪葬禮儀,包含了"布奠"的具體操作流程,是理解該詞原始語境的重要文獻依據 。
- 李華《吊古戰場文》 (唐代文學作品):文中"布奠傾觞"是運用該詞的著名文學實例,展現了其在古典文學中的生命力 。
網絡擴展解釋
“布奠”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主要分為以下兩方面:
一、基本釋義
-
古代大夫家祭時酬答賓客之禮
指在祭祀活動中,主人向賓客敬酒并放置酒器的禮儀環節。這一行為體現了對賓客的尊重,屬于周代禮儀制度的一部分。
-
陳列祭品
指在祭祀或典禮時擺放祭品的行為,強調儀式的莊重性和規範性。
二、詳細解釋
-
禮儀背景
根據《禮記·曾子問》記載,“布奠於賓,賓奠而不舉”,即主人将酒器(觶)放置在賓客的席位北側,賓客則取酒器後放置于席位南側,完成這一互動禮儀(鄭玄注、孔穎達疏)。
-
文學用例
唐代李華在《吊古戰場文》中寫道:“布奠傾觴,哭望天涯”,此處“布奠”指戰争後人們陳列祭品、悼念亡者的場景,凸顯悲怆氛圍。
三、文化延伸
- 詞源背景:部分文獻提及“布奠”可能與古代君主武成布置祭壇的傳說相關,但此說法多見于文化解釋,非直接詞義來源。
- 應用場景:多用于描述祭祀、喪禮或莊重儀式中的禮儀行為。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禮記》原文或唐代文學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安不忘危鮁鮁爆杖博辨鹁鸪英補綻巢薮辰角塵慮弛惰篡位打馬虎眼當災頂門火額定功率法章蜚蠦風馳霆擊逢吉幹健公害鬼祠含渾壺關老奬品堅緻徼讦教民界滿金額捐棄蹶蹄苛察可憎才門靜脈珉瑤拿捏平移搶替千名趣興人鏡芙蓉辱子傷錦社長身錢松壑肅邁鎖甲傥來物探幽索隱提勁撒野绨纨外長微嫌無風獨搖草陷城相耦小六壬嚣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