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伸卷。《文選·張協<七命>》:“若其靈實,則舒辟無方。” 李善 注:“舒,伸也。” 呂延濟 注:“辟,卷也。神劍者皆柔,可卷而懷之,復可舒而用之也。”
“舒辟”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hū pì,其核心含義為伸卷,主要用于形容物體可伸展和卷曲的特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該詞由“舒”(伸展)和“辟”(卷曲)組合而成,字面意為“伸展與卷曲”。例如《文選·張協<七命>》中提到的“若其靈實,則舒辟無方”,即通過“舒辟”描述劍的柔韌靈巧,可卷藏亦可舒展使用。
文獻出處與注解
古代注釋家李善(《文選注》)和呂延濟進一步解釋:“舒”指伸展,“辟”指卷曲,組合後強調物體(如神劍)兼具剛柔并濟的特性。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文本中,描述具有靈性、柔韌或可變化形态的事物,現代使用較少,屬于古漢語詞彙。
“舒辟”通過“伸展-卷曲”的動态對比,突出物體的靈活性與適應性,常見于古典文獻對器物特性的描寫。
舒辟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舒展、擴張之意。
舒的部首為舌,筆畫數為7畫;辟的部首為辛,筆畫數為8畫。
舒辟的來源較為複雜。舒源于甲骨文的象形字“舒”,表示舒展、舒暢之意;辟源于金文的圖片字“辟”,表示擴張、坦途之義。
在繁體字中,舒和辟的形狀有輕微差異,分别為「舒」和「辟」。
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舒的古代寫法為「舒」,辟的古代寫法為「辟」。
1. 在周末,我喜歡去公園散步,心情舒辟。
2. 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息,他的身體舒辟了不少。
3. 政府的改革政策使市場得到了舒辟。
舒展、舒服、舒暢、舒適、辟謠、辟邪、辟易
舒展、舒適、安適、寬裕、寬敞
擁擠、壓抑、狹窄、辟謠、辟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