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丑恥的意思、丑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丑恥的解釋

丑惡可恥。《管子·形勢解》:“故治天下而不用聖人,則天下乖亂而民不親也;求夫家而不用媒,則丑恥而人不信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丑恥是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因行為、品德或外貌不符合社會道德或審美标準而産生的羞愧與恥辱感。以下從詞典釋義、詞源及用法角度詳細解析:

一、核心釋義與詞性

  1. 羞愧與恥辱

    指因自身言行失當、道德缺失或形象不佳而引發的内心不安與社會性貶低感。例如:“他因抄襲行為感到萬分丑恥。”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89頁。

  2. 詞性特征

    屬抽象名詞,多用于描述心理狀态或社會評價,如“不知丑恥”“丑恥之心”。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21年,卷9,第1103頁。

二、詞源與構成分析

  1. 單字本義

    • 丑(醜):本義為相貌難看,引申為行為惡劣、令人厭惡。《說文解字·酉部》:“丑,可惡也。”
    • 恥:本義為羞愧,《說文解字·耳部》:“恥,辱也。從耳,心聲。”

      來源:《說文解字注》,段玉裁,中華書局,2013年影印版。

  2. 複合邏輯

    “丑”強調外在表現或内在品德的“不良”,“恥”側重由此引發的道德羞慚,二字疊加強化了道德批判與心理感受的雙重内涵。

    來源:《漢字源流精解字典》,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215、308頁。

三、現代用法與語境

  1. 道德評價

    常用于譴責違背公序良俗的行為,如“不知丑恥”指缺乏道德底線。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4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22年,第195頁。

  2. 文化關聯

    儒家文化強調“恥感倫理”,如《論語·為政》:“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此處“無恥”與“丑恥”内涵相通,均指向道德自律的缺失。

    來源:《兩岸現代漢語常用詞典》,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9年,第142頁。

補充說明

近義詞“羞恥”更側重個體心理感受,“恥辱”偏重外部施加的羞辱,而“丑恥”兼具内在道德否定與外在形象貶損的雙重意味,常見于書面語及批判性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

“丑恥”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詞義

“丑恥”指丑惡可恥,強調事物或行為在道德、外貌上的雙重負面屬性。例如《管子·形勢解》中提到:“求夫家而不用媒,則丑恥而人不信也”,說明古代婚嫁無媒會被視為不合禮法的可恥行為。

二、字義分解

  1. 丑:本義為“地支第二位”,引申為丑陋、不光彩(如“丑态”“丑聞”);
  2. 恥:表示羞恥、恥辱,與道德層面的負面評價相關。

三、用法特點

四、現代適用性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古籍或書面語中。如需表達類似含義,可選用“羞恥”“不道德”等更口語化的詞彙。

(參考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按捺不下白雲親舍邊沙冰炭不同器曹洞宗陳物齒牙馀慧出出律律春農膽如鬥嫡室頓足捩耳風枝氛沴梗澀梗死鈎挂刮除骨鲠河目紅巾黃妖謊子虎脊進呈荊棘列精括錦帙酒坊使灸治句除可剌答口惛曠塗雷人論秀駱駝祥子羅峙眠睡蜜筩甯封子陪嫁蓬萊閣遷格碁局清美綦毋麴監容成子儒生騷僥上援下推身軀霜典談晤特許經營斡流兀兀陶陶誤用汙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