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澀的意思、梗澀的詳細解釋
梗澀的解釋
亦作“ 梗澁 ”。 1.阻塞。《晉書·王承傳》:“是時道路梗澀,人懷危懼。 承 每遇艱險,處之夷然。” 唐 韓愈 《嘲鼾睡》詩:“ 黃河 弄濆瀑,梗澀連拙 鮌 。” 宋 歐陽修 《論修河第三狀》:“三五年間,五州凋弊,河流注溢,久又淤高,流行梗澁,則上流必決。”《金史·移剌道傳》:“ 海陵 南伐,使督運芻糧,所在盜起,道路梗澁,間關僅至 淮南 。”《續資治通鑒·宋太宗淳化四年》:“今 女真 據其間,道路梗澀,甚於涉海。”
(2).遲鈍;滞澀。《宋史·張茂直傳》:“ 茂直 淳至寡言,晚年多疾,才思梗澀不稱職。”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宦娘》:“齋童聞琴自作聲,初以為僚僕之戲也;既知其非人,始白 溫 。 溫 自詣之,果不妄。其聲梗澀,似将效己而未能者。”
詞語分解
- 梗的解釋 梗 ě 植物的枝或莖:菜梗子。 直,挺立:梗着脖子。 正直,直爽:梗直。 阻塞,妨礙:梗塞(?)。梗阻。心肌梗死。 大略:梗概。 有刺的草木:梗榆(刺榆)。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澀的解釋 澀 (澀) è 不光滑,不滑溜:輪軸發澀。 一種使舌頭感到不滑潤不好受的滋味:苦澀。這個柿子很澀。 文字難讀難懂,不流暢:晦澀。生澀。澀讷。 滑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梗澀”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一、指阻塞或不暢通
- 物理阻塞:形容道路、水流等被阻礙無法順暢通行。例如《晉書》中記載“道路梗澀,人懷危懼”,描述交通受阻的情形。
- 抽象受阻:也可比喻事物發展遇到障礙,如宋代歐陽修提到河流“流行梗澁,則上流必決”,暗指治理不暢導緻問題。
二、指表達或思維的滞澀
- 文字晦澀:形容文章、言辭難以理解,如現代用法中表示“文字表達不清晰,使人困惑”。
- 才思遲鈍:用于描述人的思維或創作能力遲滞,如《宋史》稱張茂直晚年“才思梗澀不稱職”。
使用場景與示例
- 文學批評:評價某作品語言艱深、邏輯混亂時,可用“梗澀”形容。
- 曆史描述:古籍中多用于記載交通、治理受阻的情況,如《晉書》《金史》中的用例。
補充說明
需注意“梗澀”在古籍中多寫作“梗澁”,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常見于學術或文學領域。其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核心均圍繞“不流暢”展開。
網絡擴展解釋二
「梗澀」這個詞起源于中文,是個獨特的詞彙。它由「梗」和「澀」兩個字組成。
「梗」字的部首是「木」,它有4個筆畫。而「澀」字的部首是「水」,它有11個筆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古時候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不過,今天我們主要使用現代漢字:「梗澀」。
舉個例子來說明「梗澀」的意思:當我們用這個詞來形容一段文字或者言辭時,我們想表達的是它們非常難懂或者晦澀難解。
還有一些和「梗澀」近義的詞可以用來替換,比如「晦澀」、「深奧」或者「難解」。這些詞的意思都大緻相同,都是用來形容難以理解的東西。
相反的意思則是「明了」,也可以用來替換「梗澀」,表達某事很容易理解或者易于解釋。
總之,「梗澀」這個詞用來形容難以理解或者晦澀難解的東西,它的來源很古老,有着獨特的字形和含義。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