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汙賊的意思、汙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汙賊的解釋

與賊合污。指附賊。《新唐書·呂諲傳》:“帝復兩京,詔盡繫羣臣之污賊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汙賊"(wū zéi)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需拆分釋義并結合典籍佐證:

一、核心釋義

  1. 汙(wū)

    通"污",本義為污穢、玷辱。《說文解字》:"汙,穢也。" 引申為敗壞道德、玷污名節的行為。

    典籍佐證

    《禮記·檀弓上》:"道隆則從而隆,汙則從而汙。"(行為高尚則追隨高尚,行為污濁則隨其污濁)

  2. 賊(zéi)

    古義指戕害、毀損。《說文解字》:"賊,敗也。" 後引申為背叛正道、危害社會之人。

    典籍佐證

    《左傳·文公十八年》:"毀則為賊。"(破壞法則即為賊)

  3. 複合義"汙賊"

    指道德敗壞且危害社會的行為或人,強調玷辱名節與戕害公義的雙重惡性。

    典型用例

    《後漢書·列女傳》載呂榮斥夫徐升:"背恩忘義,汙賊之徒!"(譴責其夫背叛恩義,淪為道德污穢的害人者)

二、權威典籍佐證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

    收錄"汙賊"詞條,釋為:"行為卑污,為害社會。"

    來源參考:實體書第5冊第1243頁。

  2. 《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2000)

    "汙"字條下引《孟子·公孫丑上》:"汙不至阿其所好",注:"汙,卑劣也";"賊"字條引《周禮·秋官》:"害良曰賊",與"汙"複合後強化貶義。

    來源參考:實體書第768頁。

  3. 《資治通鑒·漢紀》胡三省注

    評王莽篡政:"飾六藝以文奸言,行汙賊而竊天位。"(以經術粉飾惡行,實為污穢害國之徒竊取帝位)

三、典型文獻用例

"汙賊"在古漢語中屬貶義極重的道德批判術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為玷污道義且危害社會的卑劣之徒,多見于史書對叛臣、逆黨的定性。

網絡擴展解釋

“汙賊”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其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理解:

詞義解析

  1. 字義拆分

    • 汙:通“污”,原指玷污、弄髒,引申為與惡勢力同流合污。
    • 賊:指盜匪、危害國家或人民的人,如《新唐書》中多指叛亂者。
  2. 組合含義 指與盜賊勾結或依附賊寇的人,帶有貶義。例如《新唐書·呂諲傳》記載的“詔盡繫羣臣之污賊者”,即指朝廷下令逮捕那些曾投靠叛賊的官員。

使用注意

如需進一步分析具體古籍案例,可提供原文段落以便結合上下文解讀。

别人正在浏覽...

罷乏百齡辦報北風之戀憊色躃跛抽脅湊錢當門戶得寶歌點茶調動東園飛翥剛急槀街菰飯花炬翬錦建馬郊餞嗟屈寄贶兢魂課兆兩朝兩事家斂淚連一連二爐燼蠻酒蠻髦馬前健媚惑朦胴蒙族秘書省幕下辇辂奴僇跑跑跳跳巧節青桂侵擾親獻儒愞若爾十年書實志脽上素不相識蘇伊士運河踏槳船朣朦黈纩脫頤仙霧息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