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指酒官。負責監收酒稅。《金史·李師夔傳》:“少倜儻,有大志。以廕入仕,為本州麴監。”
“麴監”是中國古代的一個官職名稱,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基本職能
最初指負責監督釀酒過程中“麴”(發酵劑)制作與管理的官員,需确保發酵工藝正常,并糾正釀酒環節的失誤。後擴展為管理酒稅征收的職務,如《金史》記載李師夔曾擔任地方州級麴監,負責稅務。
引申含義
因職責涉及監督與糾錯,該詞逐漸演變為比喻義,代指具備審查能力、能發現并糾正他人錯誤的人。
曆史背景
該官職在《金史》等文獻中出現,說明其職能在金代仍存,且多由世襲(“以廕入仕”)者擔任,反映了古代官僚體系中對釀酒業的高度管控。
需注意,不同文獻對具體職責的記載略有差異,可能因朝代或地區職能調整所緻。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金史·李師夔傳》等原始史料。
麴監(qū jiān)是一個古老的詞彙,拆分部首為麥和監,共有11個筆畫。它源自中國的古代文化,被廣泛應用于釀酒和面食制作的領域。
在繁體字中,麴監的寫法為麴監。繁體字的字形較為複雜,具有更多的筆畫和線條,但傳承着古代漢字的獨特魅力。
麴監這個詞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那時候人們使用麴監來釀造酒類産品。麴監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略有不同,當時的寫法為曲監。麴監在曆史上起到了監督、管理釀酒過程和質量的重要角色。
例句:
1. 麴監在制作美酒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 這家酒廠的麴監團隊十分專業,保證了産品的品質。
3. 昔日的麴監們緻力于改進釀酒工藝,使得酒的口感更加豐富。
組詞:酒麴、麴菌、制麴、麴蒸、麴食等。
近義詞:釀酒師、釀酒者、酒匠、釀造家。
反義詞:酒客、酒徒、酒癡、酒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