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蟲蛇的意思、蟲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蟲蛇的解釋

(1).泛指蛇和其他蟲類。《韓非子·五蠹》:“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有聖人作,搆木為巢以避羣害,而民悅之。” 漢 王充 《論衡·無形》:“蟲蛇未化,人不食也;化為魚鱉,人則食之。” 唐 高適 《東平路中遇大水》詩:“蟲蛇擁獨樹,麋鹿奔行舟。” 元 傅若金 《桂林喜呂仲實佥憲至》詩:“草熱蟲蛇常并出,樹深豺虎近皆肥。”

(2).喻指異族異類的人。 唐 韓愈 《别知賦》:“歲癸未而遷逐,侶蟲蛇於海陬。” 明 高啟 《喜幼文北歸》詩:“久留遠土蟲蛇雜,忽解高羅雁鵠飛。”

(3).謂蟲蛇糾曲之狀。比喻曲折鈎連的書法。 漢 蔡邕 《篆勢》:“頽若黍稷之垂穎,藴若蟲蛇之棼緼。”《晉書·索靖傳》:“蓋草書之為狀也,婉若銀鈎,漂若驚鸞,舒翼未發,若舉復安,蟲蛇虬蟉,或往或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蟲蛇"是漢語中具有多層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解析:

一、生物本義 指昆蟲與蛇類動物統稱,《漢語大詞典》定義為"泛指昆蟲和蛇"。古代文獻常以二者代指自然界毒蟲猛獸,如《詩經·小雅》"維虺維蛇,女子之祥"中蛇作為生物意象出現。東漢王充《論衡·言毒》提出"蟲蛇感惡氣而生",從樸素的自然觀解釋其生物特性。

二、文化象征 在先秦典籍中多承載負面象征,《楚辭·大招》以"蝮蛇蓁蓁"喻指險惡環境。《說文解字》将"蟲"部字與災禍關聯,段玉裁注"蟲之爲言災也"。這種文化認知延續至中醫藥領域,《本草綱目》記載蛇類藥材時特别标注"毒蟲"分類。

三、文字學演變 甲骨文"蟲"字象形為蛇類盤曲,羅振玉《殷虛書契考釋》指出早期文字中"蟲""蛇"同源。至篆書時期分化出"虺""蛇"等專字,許慎《說文解字》建立以"蟲"為部首的爬行動物字系。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

孔穎達.《毛詩正義》. 中華書局,1957.

王充.《論衡》卷二十三.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4.

洪興祖.《楚辭補注》. 中華書局,1983.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李時珍.《本草綱目·鱗部》. 人民衛生出版社,1975.

羅振玉.《殷虛書契考釋》. 藝文印書館,1969.

許慎.《說文解字》卷十三. 中華書局,1963.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權威詞典及文獻資料,“蟲蛇”一詞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

  1. 泛指蛇和其他蟲類
    該含義最早見于《韓非子·五蠹》:"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有聖人作,搆木為巢以避羣害"。唐代高適在《東平路中遇大水》詩中也有"蟲蛇擁獨樹,麋鹿奔行舟"的描述,均指自然界中的蛇與蟲類。

  2. 喻指異族或異類群體
    該比喻用法在文學作品中常見,如韓愈《别知賦》"侶蟲蛇於海陬",明代高啟《喜幼文北歸》"久留遠土蟲蛇雜",均以蟲蛇象征文化差異或難以同化的族群。

  3. 書法藝術的形态比喻
    《篆勢》中記載蔡邕用"藴若蟲蛇之棼緼"形容篆書線條的曲折連綿,《晉書·索靖傳》更以"蟲蛇虬蟉"描述草書筆畫的靈動回旋。

此外,現代語境中偶見用"蟲蛇"比喻潛在危險,如查字典網提到該詞可警示需警惕的人或事。但此用法尚未見于權威古籍,建議根據具體語境判斷是否適用。

别人正在浏覽...

抱釁奔潰博縱不開眼臣道塵迷儲君丁零頂飾東滾西爬東家女飯粒膚皮潦草副食挂耷光音王漢語拼音字母合禮缋藻火耨胡夷缣綸焦心熱中竭澤而漁寄豭金羁拘催拘質骒駝壼闱攬塞撩湖蟉屈列稱立體幾何流氛六梢龍施籠狎碌碌剌剌命席遣使清都绛阙窮年屢月泣岐求竈頭不如告竈尾區野善淵神歌舍施石水帥服唐突西施柝擊握拳烏蠻閑章現鐘不打細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