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柝擊的意思、柝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柝擊的解釋

指擊柝巡夜。 清 李鴻章 《劄李道》:“日則梭巡,夜則柝繫,斷不準仍前延緩,緻有疏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柝擊"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由"柝"和"擊"兩個單字組合而成,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文化背景理解:

一、單字釋義

  1. 柝(tuò)

    指古代巡夜或軍中用以報時、警戒的木梆。《說文解字》釋為"判也",本義為劈開的木片,後特指打更用的梆子。如《木蘭詩》"朔氣傳金柝"中的"金柝"即金屬梆子。

  2. 擊(jī)

    本義為敲打、敲擊。《說文解字》注:"攴也",引申為碰撞、攻打等動作,如"擊柝"即敲打木梆。

二、複合詞"柝擊"的涵義

"柝擊"為動賓結構,直譯為"敲擊木梆",其核心含義指向古代夜間巡邏警戒行為:

三、權威文獻佐證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收錄"柝"字條,明确其作為"古代打更用的梆子"的釋義,并引《孟子·萬章下》"抱關擊柝"為例證。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釋"擊柝"為"敲梆子巡夜",強調其在古代時間管理與安全制度中的作用。
  3. 《辭源》(修訂本)指出"柝"源于"兩木相擊發聲",其形制為"中空,持木槌敲擊",與軍事、治安功能緊密關聯。

四、現代使用提示

該詞屬文言遺存,現代漢語僅見于曆史文本或成語(如"重門擊柝")。日常使用需注意語境適配性,避免誤用為現代詞彙。


參考資料(按釋義關聯性排序)

網絡擴展解釋

“柝擊”是一個較為罕見的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曆史文獻作如下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夜間敲擊梆子巡防警戒的行為,即「擊柝巡夜」。其中“柝”是古代木制打擊樂器,用于夜間報時警戒,《木蘭詩》中“朔氣傳金柝”即指此物。

2. 文獻出處 該詞可見于晚清重臣李鴻章的公文《劄李道》:“日則梭巡,夜則柝繫”,此處“柝繫”與“柝擊”同義,指晝夜交替的巡邏制度。

3. 詞義結構 屬于同義複詞結構:

補充說明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基本不用,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中。由于現存用例較少,其具體使用場景需結合上下文判斷。若需深入考證,建議查閱《李鴻章全集》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愛戴半刺半身不遂北寺塔編簡缏子标撥擯畔不抟誠笃癡人說夢穿紅着緑黜陟幽明大鴻冬烘頭腦兒時法眷訪善訪诹覆算公子哥兒關城光潔钴鉧潭寒生猴孫王活鱗虎擲龍拿蹇亢堅如盤石驚靁金魁星金陀巨璞柯榄空音叩詢匡運枯顱鸾刀沒情趣蜜月烹魚撲實頭遣詞立意啌啌咣咣謙尊而光攘步散步山高水長傻氣霜骨死不旋踵踏臂他鄉故知亭宇畏影而走下路響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