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動物畜養于籠中加以戲弄。 漢 劉向 《說苑·修文》:“士以雉為贄。雉者不可指食籠狎而服之,故士以雉為贄。”
“籠狎”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綜合解釋:
1. 基本釋義
“籠狎”指将動物畜養于籠中并加以戲弄的行為。該詞由“籠”(關養動物的器具)和“狎”(親近戲弄)組合而成,字面含義為通過圈養對動物進行馴服或逗弄。
2.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劉向的《說苑·修文》:“士以雉為贄。雉者不可指食籠狎而服之,故士以雉為贄。” 這裡的“籠狎”描述雉鳥(野雞)因無法被馴養戲弄,故被士人用作見面禮,象征其不受拘束的高潔品性。
3. 引申含義
在古漢語中,“籠狎”不僅指具體行為,也隱含着對自由的剝奪與控制。如“籠鳥檻猿”等成語,均以籠中動物比喻受束縛者。
4. 關聯詞彙
總結
“籠狎”是帶有貶義色彩的古語,既描述對動物的圈養戲弄,也暗喻人類對自然生靈的掌控。其語境多用于文學或哲學讨論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
《籠狎》是一個形容詞詞語,意思是被困在籠子中或局限在狹小空間中,無法自由活動或發展。
《籠狎》的拆分部首是“竹”和“犬”,分别代表了竹子和狗。它的總筆畫數是13畫。
《籠狎》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襄王初立,籠狎名士。”在繁體中,它的寫法是「籠狎」。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籠狎》在古代的寫法是「筇狎」,其中的「篭」是由「竹」和「龍」組成的字,象征竹林;「狎」則由「犬」和「甲」組成,表示與狗的關系。
1. 老師嚴厲盯着學生,讓他們感到籠狎的壓力。
2. 時間長了,他漸漸感到在這個城市裡生活有些籠狎。
3. 創造力需要一片開闊的天地,而不是籠狎的局限。
1. 籠罩:指環境或氛圍使人感到壓抑或受限。
2. 逍遙:指自由自在、不受限制。
3. 狹隘:指空間狹小、受限制。
1. 禁锢:指被束縛或限制不能自由活動。
2. 局限:指受到條件或限制而無法拓展或發展。
1. 自由:指沒有限制或束縛的狀态。
2. 寬敞:指空間較大,無拘束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