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烏蠻的意思、烏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烏蠻的解釋

古代西南少數民族名。亦指其居住地。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絶塞 烏蠻 北,孤城 白帝 邊。”《新唐書·南蠻傳上·南诏上》:“ 南詔 ……本 哀牢夷 後, 烏蠻 别種也。” 宋 陸遊 《通判夔州謝政府啟》:“惟是 魚復 之故城,雖號 烏蠻 之絶塞,乃如别駕,實類閒官。”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烏蠻”是隋唐時期對西南地區部分少數民族的泛稱,其含義及曆史背景如下:

一、定義與曆史背景

“烏蠻”一詞最早見于《北史》,主要流行于隋唐時期。該稱謂并非特指單一民族,而是對當時社會發展水平低于中原的西南族群的統稱,與其相對的“白蠻”則指文化較接近中原的群體。這種分類基于經濟、文化差異,而非嚴格的血緣或語言劃分。

二、分布與族群關系

  1. 地理範圍
    烏蠻主要分布于今雲南、四川南部及貴州西部,核心區域包括滇東、川南和大渡河以南地區。唐代南诏國時期,烏蠻是主體民族之一,與白蠻、金齒等族群共存。

  2. 族群分化
    烏蠻源于漢晉時期的昆明、叟等族群,後分化為施蠻、順蠻、獨錦蠻等支系。南诏時期,部分烏蠻部落進一步演變為彜語支民族的先民。

三、文化特征

四、後世演變

宋代以後,“烏蠻”逐漸被“羅羅”(彜族舊稱)等具體族稱取代。現代彜族的形成與烏蠻有直接淵源,而白蠻則與白族等民族關聯更密切。

擴展說明:需注意“烏蠻”是中原視角的他稱,其内部族群複雜,可能包含今彜、納西、哈尼等民族的祖先。

網絡擴展解釋二

烏蠻的意思

烏蠻是一個詞彙,可以指代動植物的一種名稱,也可以代指某些地區的民族。具體含義根據上下文有所不同。

拆分部首和筆畫

烏蠻的部首是虍(hū),讀音為烏(wū),蠻(mán)。拆分後的筆畫分别是4畫和12畫。

來源

烏蠻這個詞源于中國古代文獻。最早出現在《周易·坤》中,其中提到“烏蠻在夏”,意為蠻族居住在遙遠的地方。

繁體

烏蠻的繁體字為烏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烏蠻常用的寫法是烏蠻。

例句

1. 我們在山區見到了一隻烏蠻,它的羽毛非常漂亮。

2. 這個地區居住着烏蠻,他們與外界聯繫非常有限。

組詞

烏蠻的一些相關詞彙有:烏鴉、烏黑、蠻族、蠻荒。

近義詞

烏蠻的近義詞有:野蠻、原始。

反義詞

烏蠻的反義詞有:文明、開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