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拘催的意思、拘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拘催的解釋

拘傳催督。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保甲·總論》:“至於傳習徵名,不用公差,查報拘催,不煩牌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拘催”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未被收錄為規範詞彙,屬于生僻或古漢語用法的組合詞。從構詞法角度分析,“拘”本義為拘留、限制,《說文解字》釋作“止也”;“催”則指催促,《玉篇》注“促也”。二字連用可解作“通過限制手段進行催促”,多用于古代公文語境,如宋代《慶元條法事類》載“諸欠官物,拘催曆内不注收者,杖六十”,指官府對拖欠賦稅者采取強制追繳措施。

該詞在《漢語大詞典》中雖無獨立詞條,但《宋會要輯稿》等古籍可見其作為複合動詞的用法,特指官方以法律手段強制追索錢糧的行政程式。現代法律術語中與之相近的概念為“強制執行”,但“拘催”更側重行政強制與時間催促的雙重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

“拘催”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官府對特定事務的強制催促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拘傳催督,即通過強制手段督促執行。該詞常見于清代司法文書,如黃六鴻《福惠全書·保甲·總論》記載:“查報拘催,不煩牌票”,說明在保甲制度中無需正式公文即可實施強制催辦。

二、單字解析

  1. 拘(jū):
    • 核心義:逮捕、限制(如拘捕、拘束)
    • 延伸義:固執不變通(如拘泥禮節)
  2. 催(cuī):
    • 核心義:促使加快行動(如催辦、催稅)
    • 特殊用法:姓氏(較罕見)

三、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古代官府處理以下事務:

注:現代漢語中該詞已鮮少使用,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或法制史研究中。若需了解具體案例,可參考《福惠全書》相關章節(來源見)。

别人正在浏覽...

百堵擺陣悲愁鞞鞛冰雕步行學士滄耳酬物處斷刍狗醇确畜眼得這點絢電訊稿二部制法吏反掖法苑浮月格簺官複原職袿襡河梁之誼侯牏話不虛傳回光架捏籍記擠滿金華宴九征極珍沮顔寬身窺窬濫行老而不死臨幹令正砺世磨鈍陪費烹轘淺幭秋刷日工日蝕肉屏風三反四覆砂壺繩約疏族袒膊天女散花鐵鎖銀鈎五慮務時相嵌秈米鹹陽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