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胡夷的意思、胡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胡夷的解釋

古代泛稱西、北方的各族為胡,東方的民族為夷。胡夷并稱亦泛指外族或外族人。《後漢書·祭肜傳》:“ 肜 之威聲,暢於北方,西自 武威 ,東盡 玄菟 及 樂浪 ,胡夷皆來内附,野無風塵。”《晉書·劉琨傳》:“其中弟 叔軍 好學有智謀,為 匹磾 所信,謂 匹磾 曰:‘吾胡夷耳,所以能服 晉 人者,畏吾衆也。’” 唐 李白 《天長節使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序》:“雖 軒後 至道,由聞 蚩尤 之師;今網漏吞舟,而胡夷起於轂下。”《宣和遺事》後集:“次歷諸縣,皆如中州,但風俗皆胡夷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胡夷”是古代漢語中對不同方位少數民族的泛稱,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合稱含義

“胡夷”并稱時,泛指所有外族或外族人,常見于曆史文獻。例如:

  1. 《後漢書·祭肜傳》提到“胡夷皆來内附”,指北方各族歸附漢朝。
  2. 《晉書·劉琨傳》中“吾胡夷耳”反映了少數民族對自身身份的認知。

三、延伸用法

四、參考資料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後漢書》《晉書》等史籍,或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搜狗百科)的詳細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胡夷的意思

《胡夷》是一個漢字詞語,其含義是指外族人、外邦人、非中國人。這個詞語中所表達的含義多與古代中國人對于外族的稱呼和看法有關。

拆分部首和筆畫

《胡夷》這個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月”和“人”。它總共有6筆。

來源

《胡夷》這個詞語源于古代漢字,最早出現在《詩經·周南·桃夭》一詩中:“荷秋實兮叔夜寐,胡為乎夷?”。這句詩以胡為夷的表達方式來代表外族人。

繁體

在繁體字中,《胡夷》這個詞語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胡夷」。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胡夷》這個詞語的寫法稍有不同,存在一些變體。例如,其中的“胡”字原本包含有額外的“穴”部,表示人頭發的形狀。而“夷”字則是由兩個相同的部首“大”組成。

例句

1. 《史記·五帝本紀》中有句話:“黃帝平定九州,和衆夷之諸侯。”這句話在描述黃帝在統一中國過程中與各個地區的外族諸侯的關系。

2. 古代中國史書中經常提到外族對于中國的侵略行為,如《史記·漢書·衛青王莽傳》中有記載:“後足中弟,以其子嗣,最好勇,忠從黃白為胡。”

組詞

與《胡夷》有關的組詞有:

1. 胡人:指外族人。

2. 夷族:指外族的一個群體。

3. 蠻夷:古代中國人對外族人的一種稱呼。

近義詞

與《胡夷》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外族:指不同于本族的人。

2. 外邦:指與自己國家或地區不同的國家或地區。

反義詞

與《胡夷》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華夏:指中華民族,即漢族人。

2. 中國人:指中國的國民、居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