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白笃耨的意思、白笃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白笃耨的解釋

笃耨香中色白而透明者。産于 真臘 (今 柬埔寨 )。為名貴的香料。 宋 曾慥 《高齋漫錄》:“ 薛昂 言:白篤耨初行於都下,每兩值錢二十萬。 蔡京 一日宴執政,以盒盛二三兩許,令侍嫗捧爐巡執政坐,取焚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一·笃耨香》:“篤耨香出 真臘國 ,樹之脂也。樹如松形,其香老則溢出,色白而透明者名白篤耨,盛夏不融,香氣清遠。”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白笃耨”是古代文獻中記載的一種名貴樹脂類香料,其名稱由顔色特征與植物來源共同構成。該詞最早見于宋代《諸蕃志》,被歸入“笃耨香”類别,現釋義如下:

一、植物屬性與形态特征 白笃耨特指笃耨樹(學名:Pistacia lentiscus)分泌的乳白色樹脂,與紅褐色普通笃耨形成顔色區分。其樹脂質地透亮,遇高溫可融化呈膠狀,香氣清冽帶松脂氣息。明代《香乘》記載其“色如冰雪者為上品”,印證了白色品相的珍稀性。

二、應用範疇與曆史流通

  1. 宗教領域:南宋《嶺外代答》載其“番僧以塗體燎炷”,顯示其被用于佛教儀式。
  2. 醫藥用途:《本草衍義》提及“合香家多用”,古代醫家将其配伍入藥。
  3. 貿易商品:據《中國香文化史》考證,此物經海上絲綢之路從阿拉伯地區傳入,泉州港曾為集散地。

三、文獻考據 《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條,釋為“白色樹脂香料”,引證元代《南村辍耕錄》所述“白者日白笃耨”。當代語言學家王力在《古代漢語》中将其歸入“外來音譯詞”,詞源可追溯至波斯語“dārū”。

(參考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漢語大詞典》、中華書局《香乘校注》、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

網絡擴展解釋

“白笃耨”是古代文獻中記載的一種名貴香料,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定義
    白笃耨(拼音:bái dǔ nòu)是笃耨香中色白且透明的品類,屬于樹脂類香料,原産于真臘(今柬埔寨)。其名稱來源于形态特征,“白”指顔色純淨,“笃耨”為音譯,可能關聯當地語言。

  2. 來源與特征
    由笃耨香樹的樹脂形成,樹形似松樹,樹脂經年累月滲出後,色白透明者為上品。其香氣清遠,且具有盛夏不融化的特性,適合長期保存與使用。

  3. 曆史記載與價值
    宋代文獻《高齋漫錄》提到,白笃耨在都城初流行時,每兩價值二十萬錢,堪比黃金。權臣蔡京曾以二三兩白笃耨在宴會上焚香,彰顯其奢侈地位。明代《本草綱目》也将其列為珍稀木類香料。

  4. 用途與文化意義
    作為頂級香料,白笃耨多用于貴族或宗教場合,如焚香、制藥等。其稀有性使其成為身份象征,常見于古代東亞與東南亞的貿易交流中。

别人正在浏覽...

案論鳌釣半面妝襃懲辯囿邊緣弊蓋曹馬陳公博出臆毳罽點睛點明封估膏土亨屯鶴子梅妻宏軌花生仁江南海北鑒影度形鑒知焦尾家天下劫營金縷曲救生員舉善炕陽恐惶窺搖攔擋辣味緑羅樠木冒昧美言棉毛褲磨礲淬勵内籀湃湃牄牄欺突忍辱求全融朗戎曼沙椎神戎式谷絲糕天鐘鐵縆晚半天兒痿痹僞迹遐賓象法相嬗硝熟歇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