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白笃耨的意思、白笃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白笃耨的解释

笃耨香中色白而透明者。产于 真腊 (今 柬埔寨 )。为名贵的香料。 宋 曾慥 《高斋漫录》:“ 薛昂 言:白篤耨初行於都下,每两值钱二十万。 蔡京 一日宴执政,以盒盛二三两许,令侍嫗捧炉巡执政坐,取焚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笃耨香》:“篤耨香出 真腊国 ,树之脂也。树如松形,其香老则溢出,色白而透明者名白篤耨,盛夏不融,香气清远。”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白笃耨”是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一种名贵树脂类香料,其名称由颜色特征与植物来源共同构成。该词最早见于宋代《诸蕃志》,被归入“笃耨香”类别,现释义如下:

一、植物属性与形态特征 白笃耨特指笃耨树(学名:Pistacia lentiscus)分泌的乳白色树脂,与红褐色普通笃耨形成颜色区分。其树脂质地透亮,遇高温可融化呈胶状,香气清冽带松脂气息。明代《香乘》记载其“色如冰雪者为上品”,印证了白色品相的珍稀性。

二、应用范畴与历史流通

  1. 宗教领域:南宋《岭外代答》载其“番僧以涂体燎炷”,显示其被用于佛教仪式。
  2. 医药用途:《本草衍义》提及“合香家多用”,古代医家将其配伍入药。
  3. 贸易商品:据《中国香文化史》考证,此物经海上丝绸之路从阿拉伯地区传入,泉州港曾为集散地。

三、文献考据 《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条,释为“白色树脂香料”,引证元代《南村辍耕录》所述“白者日白笃耨”。当代语言学家王力在《古代汉语》中将其归入“外来音译词”,词源可追溯至波斯语“dārū”。

(参考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汉语大词典》、中华书局《香乘校注》、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

网络扩展解释

“白笃耨”是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一种名贵香料,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定义
    白笃耨(拼音:bái dǔ nòu)是笃耨香中色白且透明的品类,属于树脂类香料,原产于真腊(今柬埔寨)。其名称来源于形态特征,“白”指颜色纯净,“笃耨”为音译,可能关联当地语言。

  2. 来源与特征
    由笃耨香树的树脂形成,树形似松树,树脂经年累月渗出后,色白透明者为上品。其香气清远,且具有盛夏不融化的特性,适合长期保存与使用。

  3. 历史记载与价值
    宋代文献《高斋漫录》提到,白笃耨在都城初流行时,每两价值二十万钱,堪比黄金。权臣蔡京曾以二三两白笃耨在宴会上焚香,彰显其奢侈地位。明代《本草纲目》也将其列为珍稀木类香料。

  4. 用途与文化意义
    作为顶级香料,白笃耨多用于贵族或宗教场合,如焚香、制药等。其稀有性使其成为身份象征,常见于古代东亚与东南亚的贸易交流中。

别人正在浏览...

卬角白发郎官报请鞭辟入里辩要鼻鈎驳责簿阀不惜钞绝出火粗迹单尽刀绳大盘大碗大熟独角戏焚烁府舍高狩贡墨管道系统河星花奶奶讙扰悔恡秽慝鹄驾活人酱棚健将接着敬共箘露谅实炉峰麻木不仁马头人密报盘石之安辟国旗校起赃散闲僧门上首功神筹升献失次司吏送子娘娘所部陶家菊陶真铁壁铜山通贡文陆无土栽培先路消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