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通明朗。《文選·木華<海賦>》:“三光既清,天地融朗。” 劉良 注:“三光,日月星。融,通;朗,明也。言海氣浮,三光清,見天地之通明也。”《舊唐書·玄宗紀下》:“ 開元 握圖,永鑒前車。景氣融朗,昏氛滌除。” 明 文徵明 《人日王氏東園小集》詩:“厥日肇惟人,揮占喜融朗。”
“融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基本含義為“融通明朗”,多用于形容自然景象或氛圍的通透、清朗狀态。以下是綜合權威來源的詳細解析:
核心含義
“融”本義指炊氣上升消散,引申為通融、調和;“朗”意為明亮、清晰。兩字組合後,形容光線、空氣或天地氣象的通透與明淨。
例如:唐代《海賦》中“天地融朗”即描繪海天相接、澄澈明亮的景象。
意境延伸
該詞常帶有文學色彩,既可指自然環境的清朗(如晴空、海景),也可隱喻社會或人文氛圍的和諧明淨。例如明代文徵明詩句“揮占喜融朗”,既寫天氣,亦抒心境。
當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古典文學賞析或特定語境下的書面表達,需結合具體文本理解其意境。其近義詞可參考“澄澈”“清朗”,反義詞如“晦暗”“陰郁”。
若需進一步查閱原始文獻或例句,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融朗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兩個部分組成:融和朗。
融是由“艹”和“冗”兩個部首組成,包括了14個筆畫。它表示了融合、融入的意思。
朗是由“月”和“日”兩個部首組成,包括了10個筆畫。它原本指的是月光明亮、晴朗的意思,後來引申為形容事物明亮、光明的狀态。
融朗這個詞來源于《論語·述而》中的一句話:“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後來形容一個人品行美好、風采出衆的意思。可以理解為一個人内外兼修、才德兼備。
在繁體字中,融朗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融的寫法有一種是從“車”字旁邊加上兩點,表示流動融合的意思;朗的古字形則是象聲字,形似兩眼看東西的樣子。
以下是一些融朗在句子中的應用:
1. 他的氣質融朗,受到了大家的喜愛。
2. 她的笑容朗朗,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
在組詞方面,可以從“融”和“朗”的意思入手進行拓展:
1. 融化:使物體由固态轉化為液态。
2. 融合:将兩個或多個事物合為一體。
3. 光朗:形容光線明亮、明朗。
與融朗近義的詞語包括:風采、才情、美德。
與融朗反義的詞語包括:冷漠、疏離、庸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