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痿痹的意思、痿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痿痹的解釋

見“ 痿痹 ”。


亦作“ 痿痺 ”。1.肢體不能動作或喪失感覺。《漢書·哀帝紀贊》:“即位痿痺,末年寖劇,饗國不永。” 唐 李商隱 《行次西郊作一百韻》:“筋體半痿痺,肘腋生臊膻。”《醒世恒言·李道人獨步雲門》:“﹝ 高宗 ﹞忽然患了個痿痺的症候,兩隻腳都站不起來。”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晚得奇疾,目不能視,耳不能聽,口不能言,四支不能動,周身并痿痺,不知痛癢。”

(2).猶麻木不仁。比喻對事物的反應遲鈍或漠不關心。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一》:“人主被其薰陶漸摩,亦潛化于痿痹不仁而莫之覺。” 梁啟超 《俄羅斯革命之影響》四:“又我國雖號稱專制,而此痿痹之政府,其專制之根礎脆弱殊甚。”

(3).喻指柔靡的風格。 郭紹虞 《中國文學批評史》五六:“在當時,‘文必 秦 漢 ’的口號,事實上是同 江西 詩人之講句法詩律是同樣的純藝術的觀點,而且也是同樣的手法,都是想用古硬、雄厚、峻峭的風格來振起痿痹,而不知隻從形式上着眼,就必然走上聱牙戟口的道路。”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痿痹是中醫術語,包含“痿”和“痹”兩類病症的綜合表現。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痿痹在中醫中既可指單一病症,也可指痿症與痹症的合稱。主要表現為肢體功能障礙,如肌肉無力、萎縮或疼痛麻木,嚴重時影響運動能力()。


二、分論解析

  1. 痿症

    • 特點:肢體軟弱無力、肌肉萎縮,以下肢多見,甚至癱瘓。
    • 病因:與肺、胃功能失調相關,或因濕熱、氣血不足導緻筋脈失養()。
    • 對應西醫疾病:如重症肌無力、運動神經元病等()。
  2. 痹症

    • 特點:以關節/肌肉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為主,可能伴隨腫脹或變形。
    • 病因:多因風、寒、濕、熱邪侵襲經絡,氣血阻滞()。
    • 對應西醫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等()。

三、關聯與區别


四、治療方向

中醫常采用針灸疏通經絡(如足三裡、陽陵泉等穴位)和中藥調理(如補益氣血、祛濕通絡方劑)()。


五、延伸含義

在文學或社會語境中,痿痹也被比喻為“對事物反應遲鈍或漠不關心”()。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療法或病例,可參考中醫典籍《黃帝内經》或現代醫學研究(如、5、6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痿痹:一個寓意深刻的詞彙

痿痹(wěi bì)是一個常用的詞彙,它在中文中用來形容人或動物失去了力量或功能的狀态。無論是身體上的肢體癱瘓,還是精神上的無力感,痿痹都能很準确地描述這種狀态。

痿痹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疒和疕。疒是指病痛的意思,而疕則表示皮膚上的疾病或傷口。由于這個詞的含義是身體無力,所以這兩個部首的選擇非常貼切。

痿痹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時期。在《康熙字典》中,痿痹被收錄在其中,并且有着相同的發音和意思。在現代漢字中,痿痹的繁體字形狀仍然保留着古時候的形式,并沒有發生太大的改變。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通常更加繁複,而痿痹則是一個例外。它的字形相對簡單,由于隻有兩個部首的組合,并沒有太多的變體。這個簡潔而有效的表達方式使得痿痹能夠更好地傳達它的含義。

以下是一些使用痿痹的例句:

1. 他生病後,就一直痿痹在床上,無法自理。

2. 那隻狗從小身體就痿痹,不能奔跑。

3. 這場失敗讓他痿痹了很長時間,難以恢複過來。

痿痹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彙,例如痿弱(wěi ruò)表示身體虛弱無力,痿翅(wěi chì)指鳥類因受傷而無法飛翔。這些詞彙在描述身體或生理上的弱點時非常有用。

在意義上,痿痹的近義詞有萎靡(wěi mǐ)、無力(wú lì)和癱瘓(tān huàn)。它們都能夠用來表達人或動物由于各種原因而失去力量和活力的狀态。

相反地,有些詞彙則可以用來表示與痿痹相對的概念,例如活力(huó lì)、強健(qiáng jiàn)和健康(jiàn kāng)。這些詞彙強調了身體和精神上的活躍與健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