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辣味的意思、辣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辣味的解釋

[piquant] 適口開胃,酸、辛或辣得適口

在一種辣味的鹵裡腌制的火腿

詳細解釋

(1).辛辣的味道。 茅盾 《子夜》二:“汽車的喇叭叫……煙卷的辣味,人身上的汗臭:都結成一片。”如:這個菜帶點辣味,很好吃。

(2).比喻語言、文章尖銳潑辣的風格。 朱自清 《論朗誦詩》:“這不是文绉绉的拖泥帶水的語言,而是沉着痛快的、充滿了辣味和火氣的語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辣味在漢語詞典中的核心釋義指由辣椒、姜、蒜等物質刺激口腔黏膜産生的灼痛感,屬于基本味覺之一。其詳細含義可從以下角度闡釋:


一、詞典定義與感官特征

  1. 基本味覺屬性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辣"指"像姜、蒜、辣椒等有刺激性的味道",強調其通過刺激神經末梢引發灼熱、刺痛感的生理反應。

    例:川菜以麻辣著稱,其中"辣"即指辣椒素引發的強烈刺激感。

  2. 感官體驗的複合性

    辣味并非單純的味覺,而是化學刺激(辣椒素)與痛覺、熱覺的混合感知。這一特性使其區别于甜、酸、鹹、苦等基礎味覺,在語言學中常被歸類為"風味"(chemesthesis)而非純味覺。


二、語義延伸與文化内涵

  1. 情感與性格隱喻

    漢語中"辣"常引申為性格直率、言辭犀利(如"潑辣""火辣"),或形容事物強烈、鮮明(如"熱辣""辣眼睛")。這種轉喻源于辣味帶來的強烈感官沖擊與情感表達的相似性。

  2. 飲食文化的符號意義

    在中華飲食體系中,辣味兼具祛濕驅寒的實用功能(如西南地區飲食)與挑戰生理極限的象征意義(如"變态辣"挑戰),成為地域文化認同的重要載體。


三、語言學視角的構詞分析

"辣味"作為複合詞,其構詞邏輯體現漢語味覺描述的具象化特征:


權威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王甯.《漢語味覺詞的語義系統與認知模式》. 語言科學, 2008(5).
  3. 符淮青.《漢語詞彙學史》.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14.
  4. 藍勇.《中國飲食辛辣口味的地理分布及其成因研究》. 地理研究, 2001(2).

網絡擴展解釋

辣味的解釋可以從多個角度綜合如下:

一、基本定義

辣味是一種由辣椒素等化合物引發的刺激性感覺,主要表現為刺痛、灼燒感。它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味覺(如酸甜苦鹹鮮),而是通過激活痛覺神經受體産生的生理反應。

二、生理機制

  1. 感知方式:辣椒中的辣椒素刺激口腔、鼻腔黏膜及舌頭的痛覺纖維,觸發神經信號傳遞到大腦,形成辛辣感。
  2. 後續反應:可能伴隨出汗、流淚等生理現象,因人體将辣感誤判為“灼傷”并啟動保護機制。

三、應用與功能

  1. 飲食層面
    • 常見于辣椒、姜、蒜等食材,用于調味(如麻辣火鍋、辛香料理)。
    • 可促進唾液和胃液分泌,幫助消化、增進食欲。
  2. 語言文化
    • 比喻語言或行為尖銳潑辣,例如“辣味評論”“文風辛辣”。

四、其他信息

如需進一步了解辣味的化學原理或文化差異,可參考搜狗百科及漢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八卦掌鞭抶避塵成心陳力就列崇堕抽黃對白抽緒傳唱辍止慈孝點饑調直跌翻诋嚴峨岷恩門法車返駕風月館腐朽浮渲伏汛剛度宮人宮掖接竈謹悉駿邁開眉扣宅斂容屏氣獵囊令辟吏氣理想鄉木楊城鬧蛾粘膠逆天違理努出偏諸僻小千秋令節棄死屈伸荛花任麼榮哀省民升耀十三镮金帶時霎世先生歎賞鼗铎讨絕偷換概念無表雪王章小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