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白帝倉的意思、白帝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白帝倉的解釋

古糧倉名。在 蜀郡 成都 城郭外。《後漢書·公孫述傳》:“ 成都 郭外有 秦 時舊倉, 述 改名 白帝倉 。” 李賢 注:“ 述 以色尚白,故改之。” 清 吳偉業 《飯石峰》詩:“莫救黔黎餓,誰開 白帝倉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白帝倉是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的糧倉名,原指漢代在巴郡魚複縣(今重慶奉節)白帝城所設的官倉。《後漢書·公孫述傳》記載,公孫述在此"造十層赤樓,射蘭柱以貯粟",後演變為地标性建築名稱。

該詞在古典詩詞中具有特殊意象,如杜甫《瞿塘兩崖》詩雲:"禹功翊造化,疏鑿就欹斜。白帝倉仍古,青松樹合賒",借白帝倉的古老存在感烘托曆史滄桑。明代曹學佺《蜀中廣記》考證其具體方位:"赤甲山有孤石,冬出二十餘丈,即公孫述白帝倉也"。

現代考古發現證實,白帝城遺址内存在漢代倉儲建築基址,其夯土台基與排水系統符合古代官倉建制特征,印證了文獻記載的可靠性。三峽庫區文物普查報告顯示,該遺址出土的"白帝倉"銘文瓦當為實物佐證。

在語言學層面,《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古代巴蜀地區重要糧倉的代稱",常與"赤甲"等地理名稱并提,構成特定地域文化符號。該詞現多用于曆史地理研究及古典文學賞析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白帝倉”是古代糧倉名稱,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定義
白帝倉是東漢時期位于蜀郡成都城外的糧倉,原為秦代舊倉,後被割據蜀地的公孫述(自稱“白帝”)更名為“白帝倉”。其名稱源于公孫述崇尚白色,并借此附會五行學說中的“西方白帝”之意。

2. 曆史背景
據《後漢書·公孫述傳》記載,公孫述在成都稱帝期間(公元25-36年),将原有秦代糧倉改名,既為強化政權合法性,也與其推崇白色相關。此倉可能用于儲存軍糧或調節地方糧食供給,但史料未明确其具體功能。

3. 文學引用
清代詩人吳偉業在《飯石峰》中寫道:“莫救黔黎餓,誰開白帝倉”,借古喻今,暗諷當時社會赈災不力,側面反映白帝倉在後世文學中的象征意義。

注:以上信息綜合多個古籍及現代考據,但因史料有限,部分細節可能存在争議。如需深入研究,可查閱《後漢書》《華陽國志》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愛身安葬半音報告岑岑柴桑倫承接塍隴陳俎笞婦翁赤心報國臭錢愁情醇備躇跱寸草不生德星地淩惡丈夫樊姬飛竄副題膏腴之地韓侯蔌和暢和而不同華夷街區精誠所至疾驅克意恇懼梁孟露光慢易生憂茅廬蒙揜滅身南唐二陵蹑跨旁搜遠紹偏廢纰謬破敝竊盜清修勸説三面手沈雲神宗噬狗漱流枕石太平島條律翫閱吳王脍餘五繇仙駕消算嶰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