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搜遠紹的意思、旁搜遠紹的詳細解釋
旁搜遠紹的解釋
廣泛搜集,遠承古人。 唐 韓愈 《進學解》:“尋墜緒之茫茫,獨旁搜而遠紹。” 清 魏源 《書古微》序:“墜緒茫茫,旁搜遠紹,其得於經者凡四大端。”亦作“ 旁蒐遠紹 ”。 王國維 《<玉谿生年譜>序》:“君獨旁蒐遠紹,博采 唐 人文集、説部及金石文字,以正 劉 宋 二書之失。”
詞語分解
- 旁搜的解釋 亦作“ 旁蒐 ”。廣泛搜求。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華陽博議上》:“彼皆目下十行,胸羅萬卷,旁蒐廣擷,集厥大成。” 清 趙翼 《李雨村續寄詩話戲題于後》詩之二:“真個将軍不好武,盡将風雅入旁搜。
- 紹的解釋 紹 (紹) à 連續,繼承:紹複(繼承恢複)。紹述(繼承)。紹世(連續幾世)。 指中國浙江省紹興市:紹酒。紹劇。紹興師爺(這一職務舊時大多數由紹興人擔任;後來就稱刀筆吏、訟棍為“紹興師爺”,含貶義)。
專業解析
“旁搜遠紹”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páng sōu yuǎn shào,字面意思是廣泛搜集材料,從久遠的典籍中繼承并延續前人的學術成果。其核心含義是形容治學或研究時,通過多方查證、廣泛取材,并系統性地整理和傳承曆史文化脈絡。
從構詞法分析:
- “旁” 表示廣泛、多角度,如《說文解字》釋為“薄也,從二阙,方聲”,引申為廣泛;
- “搜” 指搜集、探求,強調主動性與全面性;
- “遠” 既指時間久遠,也指空間廣闊,體現對曆史縱深與跨地域材料的關注;
- “紹” 本義為接續、繼承,如《爾雅》注“紹,繼也”,在此引申為對前人成果的系統傳承。
該成語常見于學術研究、文獻整理等領域,例如:“他在編寫地方志時旁搜遠紹,不僅查閱了曆代縣志,還走訪民間收集口述史料。”
出處與權威釋義:
據《漢語大詞典》記載,此成語最早可追溯至唐代韓愈的《進學解》,文中提到“尋墜緒之茫茫,獨旁搜而遠紹”,指在散佚的文獻中梳理脈絡、繼承傳統。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廣泛搜集,遠承古人”,強調對曆史材料的全面整合與延續性研究。
引用參考:
- 《漢語大詞典》(中國知網學術版)
- 《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官網)
網絡擴展解釋
“旁搜遠紹”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páng sōu yuǎn shào,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釋義
- 廣泛搜集,遠承古人:指廣泛地收集資料,并繼承前人的學術成果或文化遺産。常用于形容治學嚴謹、考證詳實的學術研究過程,強調對資料的全面梳理和對曆史淵源的追溯。
字詞解析
- 旁:指“廣泛”“多方面”;
- 搜:即“搜集”“探索”;
- 遠:意為“長遠”“曆史”;
- 紹:指“繼承”“延續”。
出處與例句
- 經典出處:最早見于唐代韓愈的《進學解》:“尋墜緒之茫茫,獨旁搜而遠紹。”(意為在浩瀚的典籍中探尋失傳的學說,廣泛搜集并傳承古人的思想。)
- 後世引用:清代魏源在《書古微序》中寫道:“墜緒茫茫,旁搜遠紹,其得于經者凡四大端。”
用法與結構
- 語法功能:作謂語、賓語、定語,多用于學術或寫作場景;
- 結構特點:聯合式成語,前後兩部分(“旁搜”與“遠紹”)并列,強調動作的雙重性;
- 感情色彩:中性偏褒義,體現嚴謹求證的學術态度。
應用場景
例如,在論文寫作中,若需對某一曆史問題追根溯源,可描述為:“作者旁搜遠紹,從古籍、出土文獻到域外漢籍均有所涉獵,最終完成這部考證詳實的著作。”
如需更完整的信息(如近義詞、反義詞等),可參考漢典、成語詞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熬困巴嘎敗德辱行苞杞報塞跋山涉川備說鼈臛崇厚串座粗暴蔸種鈍廢芬菲父母之邦該核功列工業類型篝衣官報管槀寡欲顧況古穆毂陽還即鴻德烘柿膠加急玲驚世絕俗靜婉荊文璧勁麗九薮刊章留處履霜馬槟榔猛進木杵炮口千歲爺錢紙情場清交素友清近羣好容耐酾酒扇夫勝地屬僚淘物天竺脫粒碗盞蚊蟻五朵金花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