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白帝仓的意思、白帝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白帝仓的解释

古粮仓名。在 蜀郡 成都 城郭外。《后汉书·公孙述传》:“ 成都 郭外有 秦 时旧仓, 述 改名 白帝仓 。” 李贤 注:“ 述 以色尚白,故改之。” 清 吴伟业 《饭石峰》诗:“莫救黔黎饿,谁开 白帝仓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白帝仓是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粮仓名,原指汉代在巴郡鱼复县(今重庆奉节)白帝城所设的官仓。《后汉书·公孙述传》记载,公孙述在此"造十层赤楼,射兰柱以贮粟",后演变为地标性建筑名称。

该词在古典诗词中具有特殊意象,如杜甫《瞿塘两崖》诗云:"禹功翊造化,疏凿就欹斜。白帝仓仍古,青松树合赊",借白帝仓的古老存在感烘托历史沧桑。明代曹学佺《蜀中广记》考证其具体方位:"赤甲山有孤石,冬出二十余丈,即公孙述白帝仓也"。

现代考古发现证实,白帝城遗址内存在汉代仓储建筑基址,其夯土台基与排水系统符合古代官仓建制特征,印证了文献记载的可靠性。三峡库区文物普查报告显示,该遗址出土的"白帝仓"铭文瓦当为实物佐证。

在语言学层面,《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古代巴蜀地区重要粮仓的代称",常与"赤甲"等地理名称并提,构成特定地域文化符号。该词现多用于历史地理研究及古典文学赏析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白帝仓”是古代粮仓名称,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定义
白帝仓是东汉时期位于蜀郡成都城外的粮仓,原为秦代旧仓,后被割据蜀地的公孙述(自称“白帝”)更名为“白帝仓”。其名称源于公孙述崇尚白色,并借此附会五行学说中的“西方白帝”之意。

2. 历史背景
据《后汉书·公孙述传》记载,公孙述在成都称帝期间(公元25-36年),将原有秦代粮仓改名,既为强化政权合法性,也与其推崇白色相关。此仓可能用于储存军粮或调节地方粮食供给,但史料未明确其具体功能。

3. 文学引用
清代诗人吴伟业在《饭石峰》中写道:“莫救黔黎饿,谁开白帝仓”,借古喻今,暗讽当时社会赈灾不力,侧面反映白帝仓在后世文学中的象征意义。

注:以上信息综合多个古籍及现代考据,但因史料有限,部分细节可能存在争议。如需深入研究,可查阅《后汉书》《华阳国志》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厮打报功璧沼驳蚌恻促柴桑令超雅稠沓锄櫌犓腴葱茏丛委鹾课镫里藏身点照东户季子贰虞放火法座纲举目张梗林贯发孤超骇恐华茂化人嘑旦隳胆架次贱肆嚼啜街头巷底脊脊疾苦继明谨干空华来妇联欢理物龙窠石美话命祀牛王平凡平陵东侨松轻尘栖弱草秋官囚首丧面商机誓禁太阳灯通印图録佗背讬公行私危阽卫足葵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