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偏廢的意思、偏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偏廢的解釋

[do one thing and neglect another;emphasize one thing at the expense of another] 因過于重視幾件事情中的某一件而忽視、荒廢其它

理論學習和實踐鍛煉都不可偏廢

詳細解釋

(1).舉此而遺彼,重視某人、某事、某物而忽視其他人和事物。《三國志·蜀志·楊儀傳》:“ 亮 深惜 儀 之才幹,憑 魏延 之驍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廢也。” 宋 司馬光 《策問十道》之七:“夫禮與刑,先王所以治羣臣萬民,不可斯須偏廢也。” 清 百一居士 《壺天錄》卷中:“能讀書,才必博;能養氣,量必宏;二者不可偏廢。” 徐特立 《五四運動和知識分子改造》:“理論和實踐必須相結合,不可偏廢。”

(2).指半身不遂。 宋 李綱 《桂州答吳元中書》:“譬猶再中風者,遇良醫猶不免有偏廢之患;醫非其人,未可知也。”《醫宗金鑒·中風總括·大秦艽湯》:“虛中絡、喎斜、偏廢,減參珍。”注:“偏廢,謂半身不遂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偏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偏廢(拼音:piān fèi)指在應當兼顧的多個方面中,因過于重視某一方面而忽視或廢棄其他方面。例如:

二、詞義延伸

  1. 現代常用義
    強調在必須兼顧的多個事物中,不能片面側重。常見于教育、管理等領域,如“德、智、體全面發展不可偏廢”。

  2. 古義與醫學含義
    古代文獻中,“偏廢”也指“半身不遂”,如宋代李綱提到的中風後遺症。

三、用法與示例

四、文獻引用

該詞在曆史典籍中多次出現,如《三國志》提到諸葛亮對人才的平衡使用,司馬光強調禮與刑的并重。


總結來說,“偏廢”在現代語境中多用于強調平衡的重要性,避免片面側重。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偏廢:意思及解析

偏廢是一個表示偏愛特定事物而忽視其他事物的意思。在日常語言中,這個詞常用來形容某人對某一方面有特别的喜好,而忽視其他方面的發展。

拆分部首和筆畫

偏廢的拆分部首是亻(人)和廣(廣場),總共有12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偏廢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繁體中,偏廢的寫法為「偏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偏廢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但整體的字義并未改變。

例句

1. 他在學習上偏廢了其他科目,專注于數學。

2. 這位藝術家在繪畫方面有很大的天賦,但偏廢了音樂。

3. 孩子們應該全面發展,不要偏廢任何一方面的學習。

組詞

1. 偏愛:表示喜好某一方面,而忽視其他方面。

2. 廢寝忘食:形容人在熱衷于某事時,連吃飯和睡覺都被忽略了。

3. 忽視:意指無視或忽略某事物的重要性。

近義詞

偏廢的近義詞有:偏愛、偏好、偏重、偏向。

反義詞

偏廢的反義詞有:全面發展、平衡、注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