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漢 梁鴻 、 孟光 夫婦,守貧高義,相敬如賓。後因以“梁孟”為對人夫婦的美稱。 唐 李商隱 《重祭外舅司徒文》:“紵衣縞帶,雅貺或比于 僑 吳 ;荊釵布裙,高義每符于 梁 孟 。” 汪文溥 《題亞子分湖舊隱圖》詩:“新居廡下同 梁 孟 ,舊宅衡門憶家衖。”參見“ 梁鴻案 ”。
“梁孟”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詞語,主要用于形容夫妻關系和諧、相敬如賓。以下是詳細解釋:
“梁孟”指東漢時期的梁鴻與孟光夫婦。據《後漢書·逸民傳》記載,兩人雖生活清貧,但始終互相尊重。孟光每次為梁鴻奉食時,都會将食案舉至與眉毛齊平(即“舉案齊眉”),以示敬意。這一行為成為夫妻恩愛的典範。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後漢書》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的詳細釋義。
《梁孟》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梁”和“孟”,它的意思是梁上之孟,指的是橫梁上方的最高位置。
《梁孟》的部首拆分為木部和子部,其中“木”是部首,代表木材相關的事物;“子”是偏旁部首,起到輔助作用。
《梁孟》的總筆畫數為13個,其中“梁”部分的筆畫數為7個,而“孟”部分的筆畫數為6個。
《梁孟》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内篇·秋水》一章中,用來形容秋水中橫梁上的最高處,意味着至高無上的位置。
在繁體字中,“梁”和“孟”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即“梁”為上方是橫折的“木”字,下面是立直的“木”字,而“孟”則由上右“子”旁和下“生”字構成。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漢字的形狀和結構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古代的“梁”字的寫法更加簡潔,沒有現代的變體,更顯得方正。而“孟”字則相對類似于現代漢字的寫法,但字形略有差異。
1. 梁孟之間,地位分明。
2. 他站在房間的梁孟之間,俯瞰着整個景色。
仰梁孟、高梁孟、梁孟之分等。
頂端、頂部、高處等。
根部、底端、低處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