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事的意思、廢事的詳細解釋
廢事的解釋
(1).積壓之事務。《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公不留賓,而亦無廢事。”《漢書·成帝紀》:“故官無廢事,下無逸民。”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書》:“言 文王 所用,文武各得其才,而無廢事也。”
(2).曠廢職務。 漢 王充 《論衡·道虛》:“使 黃帝 廢事修道,則心意調和,形體肥勁,是與 堯 舜 異也,異則功不同矣。”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史料一·讷相臨洺關之敗》:“酣嬉廢事,吏治日壞。”
詞語分解
- 廢的解釋 廢 (廢) è 停止,不再使用:廢弛(應該施行而不施行)。廢除。廢黜(罷免,革除)。廢帝(被廢黜的皇帝)。廢棄。廢止。廢置。因噎廢食。 沒有用的,失去效用的:廢話。廢品。廢墟(受到破壞之後變成荒蕪的地
- 事的解釋 事 ì 自然界和社會中的現象和活動:事情。事件。事業。 變故:事故(出于某種原因而發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傷等)。事端。 職業:謀事(指找職業)。 關系和責任:你走吧,沒你的事了。 辦法:光着急也
網絡擴展解釋
“廢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一、基本解釋
-
積壓未處理的事務
指因拖延或管理不善而堆積的事務。例如《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提到“公不留賓,而亦無廢事”,強調及時處理事務的重要性。漢代《漢書·成帝紀》中“官無廢事”也體現了這一含義。
-
曠廢職務
指因懈怠或失職而荒廢本職工作。如漢代王充《論衡·道虛》中批評“廢事修道”的行為,清代薛福成《庸盦筆記》亦用“酣嬉廢事”描述官員渎職現象。
二、用法與擴展
三、綜合辨析
需注意區分古今差異:
- 古代:多指事務積壓或職務怠慢,屬客觀描述。
- 現代:可能衍生出主觀評價,隱含“無價值行為”的貶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以獲取更權威的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廢事是一個中文詞彙,通常指的是沒有實際價值或者無關緊要的事情。現在讓我來給你簡單介紹一下廢事這個詞的相關信息。
廢事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廣字旁和心字底,廢字的廣字旁表示廣闊、寬容,心字底表示與情感有關。
廢事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的漢語,秦漢時期已經有使用。在古代的繁體字中,廢字還是以廟字旁作為字形之一。
廢事的古時候漢字寫法為「廢事」,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以下是幾個例句來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廢事這個詞的用法:
1. 他整天隻顧着玩遊戲,真是廢事一樁。
2. 别為了一些廢事而争吵不休。
3. 這個會議對我們的工作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幫助,純粹是廢事一場。
廢事這個詞可以和其他詞組合來使用,例如廢話、廢物等。廢話指的是沒有實際意義或者沒有必要的話語,廢物指的是毫無價值或者無用的物品或人。
廢事的近義詞包括無用事、無價值的事、無益事等,反義詞則可以是重要事、有價值的事等。
希望這些簡單的介紹能夠幫助你了解廢事這個詞的意思和用法。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