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廢事的意思、廢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廢事的解釋

(1).積壓之事務。《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公不留賓,而亦無廢事。”《漢書·成帝紀》:“故官無廢事,下無逸民。”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書》:“言 文王 所用,文武各得其才,而無廢事也。”

(2).曠廢職務。 漢 王充 《論衡·道虛》:“使 黃帝 廢事修道,則心意調和,形體肥勁,是與 堯 舜 異也,異則功不同矣。”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史料一·讷相臨洺關之敗》:“酣嬉廢事,吏治日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廢事,漢語複合詞,由“廢”與“事”組合而成。《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将其定義為“荒廢正業或耽誤重要事務的行為”。從構詞法分析,“廢”指廢棄、荒廢,“事”指事務、職責,二者結合後形成偏正結構,特指因疏忽或怠惰導緻的失職現象。

該詞在《漢語大詞典》中有雙重引申義:一是指“無益的瑣碎事務”,如清代文獻中“終日糾纏于廢事”;二是指“違反禮制的行為”,常見于古代公文批注,如“廢事者當罰俸三月”。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批評工作懈怠,如“沉迷遊戲實屬廢事”。

北京大學中文系《近現代漢語詞彙演變研究》收錄了該詞的語法特征:作賓語時需搭配具體動詞(如“耽于廢事”),作主語時多帶貶義修飾語(如“這等廢事贻害匪淺”),體現其詞性活用特點。

網絡擴展解釋

“廢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一、基本解釋

  1. 積壓未處理的事務
    指因拖延或管理不善而堆積的事務。例如《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提到“公不留賓,而亦無廢事”,強調及時處理事務的重要性。漢代《漢書·成帝紀》中“官無廢事”也體現了這一含義。

  2. 曠廢職務
    指因懈怠或失職而荒廢本職工作。如漢代王充《論衡·道虛》中批評“廢事修道”的行為,清代薛福成《庸盦筆記》亦用“酣嬉廢事”描述官員渎職現象。


二、用法與擴展


三、綜合辨析

需注意區分古今差異:

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以獲取更權威的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昂昂寶塔菜柄子碧雲霞參橫鬥轉操意長女創改道藏大疫抵忤都鄉侯奉持官帥鬼打钹故書汗流浃踵豪豨後鞧畫輪車漸慢監市節降敬授救過補阙哙哙窾要愧領困瘼靈星門理任六面印李益疾蝼蛄亂糟糟慢慢眊眼枚筮母錢内狀淺聲砌階青鋒劍勸助驅羊攻虎如林三真六草森爽山字生赀沈獄飾正竦峭饕诐題材塗地亡故誷冒相善象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