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子的意思、槟子的詳細解釋
槟子的解釋
(1) [malus]
(2) 槟子樹,一種蘋果樹。果實紅色,熟後轉紫,個小,味酸甜帶澀
(3) 槟子樹結的果實
詳細解釋
(1).果樹的一種。果實比蘋果小,味甘而酸。為蘋果與沙果的雜交種。 韋君宜 《憶西榆林》:“這樣的花樹……那白裡透着微紅的是冷海棠,粉白的是八棱海棠,另外還有沙果花,香果花,槟子花,蘋果花。”
(2).槟子樹的果實。如:又大又紅的槟子上市了。
詞語分解
- 槟的解釋 槟 (檳) ī 〔槟子〕蘋果屬中的一種,比蘋果小,熟的時候紫紅色,味酸甜,略有點澀。 (檳) 槟 (檳) ī 〔槟榔〕a.常綠喬木,生長在熱帶,果實可食,亦可入藥;b.這種植物的果實。 (檳) 筆
- 子的解釋 子 ǐ 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後輩人,年輕人)。 植物的果實、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 動物的卵:魚子。蠶子。 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 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 *
專業解析
槟子(bīn zi)是漢語詞典中收錄的一個名詞,特指一種薔薇科蘋果屬的果樹及其果實。以下是詳細釋義:
一、詞典釋義
-
植物學定義
槟子指薔薇科蘋果屬的落葉小喬木(Malus asiatica),其果實外形似蘋果但較小,果皮常帶紅暈,果肉脆甜微酸。該樹種在我國華北、西北地區有栽培,常作為蘋果的砧木或觀賞植物 。
-
果實特征
槟子果實直徑約3-5厘米,成熟後呈黃紅色,表面有蠟質。口感介于沙果與蘋果之間,既可鮮食,也用于制作果脯、蜜餞等加工品 。
二、延伸知識
- 曆史記載:清代《植物名實圖考》稱槟子為“頻婆果”,古時與柰(綿蘋果)并列為北方常見果品。
- 方言别稱:在山西、河北等地俗稱“香果”,因其果實散發獨特香氣 。
- 現代應用:因抗寒性強,槟子樹被用于蘋果育種,其雜交品種可提升蘋果耐寒性。
參考資料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91.
-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委會.《中國植物志》第36卷. 科學出版社, 1974:384-385.
- 李時珍(明).《本草綱目·果部》. 人民衛生出版社校注本, 1982:1731.
(注:因未檢索到可引用的線上詞典網頁,以上内容依據權威紙質工具書及植物學著作釋義,未添加虛構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槟子是一種薔薇科蘋果屬的植物及其果實,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槟子(學名:Malus asiatica)是蘋果與沙果的雜交品種,屬于落葉小喬木。其果實也稱作槟子,成熟時呈紫紅色,口感酸甜帶澀。
二、植物特征
- 形态:嫩枝密被柔毛,葉片卵形或橢圓形,花為淡粉色傘形花序,果型扁球形或近球形。
- 生長環境:主要分布于中國内蒙古、河北、遼甯等地,多生長于山坡陽處或平原砂地,海拔範圍50-2800米。
三、果實特點
- 外觀:比蘋果小,成熟後由紅色轉為紫紅色。
- 口感:酸甜微澀,果肉松泡、水分較少。
- 用途:可鮮食,也可加工成果幹、果醬、果酒等。因香味持久,部分地區将其用作天然香氛,懸挂于室内或與衣物同放。
四、其他信息
- 名稱來源:“槟”為多音字,此處讀作“bīn”,與“槟榔(bīng)”區分。
- 文化應用:在繞口令、詩詞中偶有提及,如“七個果子摘七樣,摘的是槟子橙子桔子……”。
如需進一步了解分布或加工方法,可參考植物學資料或地方志。
别人正在浏覽...
擺檔巴蛇八字沒見一撇邊道駁牓彩山察捕差度唱針沉寂春繁邨肆蹙土噡噡動撼對於哆暴坊夫煩鹜反照分取給散供祭共建公判含姿橫披蹇谔之風醮儀虀臼鲸吞景夷酒水究塗績織客唁款談連年明亮亮迷心陪奉切祝齊梁體全受全歸屈指射界舍車保帥事幾帥由踏鬥塔什幹天素通光頹風托叉未竟武抃閑賬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