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絲綸簿的意思、絲綸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絲綸簿的解釋

明 清 内閣中保存诏旨底稿的簿本。 明 王鏊 《震澤長語·官制》:“内閣故有絲綸簿,及餘入内閣,歷朝詔誥底本皆在,非所謂絲綸簿乎?”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内閣·絲綸簿》:“向傳閣中有絲綸簿,為拟旨底本。無論天語大小皆録之,以備他日照驗。” 清 錢謙益 《獄中雜詩》之六:“傷心尚點絲綸簿,炙手還逢丞相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絲綸簿是明清時期記錄皇帝诏令文書的官方檔案冊,其名稱源自"王言如絲,其出如綸"的典故。該詞由"絲綸"與"簿冊"複合構成:"絲綸"特指帝王诏诰,取意诏書初拟時細微如絲,頒布後效力宏大如绶帶;"簿"指分類登記的文書載體。

作為中樞機構的存檔憑證,絲綸簿在中書科、内閣等衙門均有設立。據《明會典》記載,凡皇帝頒發的制、诏、诰、敕等文書,均需"登記緣由,編寫字號",形成完整的行政檔案。清代沿襲此制,《清史稿·職官志》明确将"掌絲綸簿"列為内閣典籍廳的核心職能之一。

該制度體現了古代文書管理的三個特征:一是皇權象征性,如《萬曆野獲編》所述"絲綸簿者,綸音所寄也";二是行政規範性,建立文書收發登記制度;三是曆史延續性,從明代"黃冊庫"到清代"皇史宬"均設專門管理機構。

網絡擴展解釋

“絲綸簿”是中國明清時期官方文書制度中的重要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指明清内閣中保存诏旨底稿的簿冊,主要用于記錄皇帝谕旨和奏章批複的原始文本。

二、詞源與名稱由來

名稱取自《禮記》中“王言如絲,其出如綸”的典故,比喻帝王旨意從細微的絲線逐漸擴展為綸帶般重要的政令,體現了文書從草拟到正式頒布的過程。

三、用途與功能

  1. 存檔功能:保存诏書、奏章批複的原始底稿,如明代王鏊《震澤長語》記載“曆朝诏诰底本皆在”。
  2. 政務參考:作為後續政務處理的依據,清代《清會典則例》将其列為内閣三大檔冊之一,需每日摘錄本章事由及聖旨。

四、制度延續

五、文學延伸

在非官方語境中,該詞有時被引申形容書寫工整、記錄詳實的文書,如形容學術筆記“字迹如絲如線”。


提示:若需查看具體曆史檔案記載或制度運作細節,可參考複旦大學《史學月刊》相關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白鳍豚邦誣邦選八司馬駁放草上飛顫筆禅和氣城洫稱張儲宮锉薦單輕定章繙覈反其道而行之繁缛肥田草風刀服善跟前人瓜連故城合成纖維橫發逆起禾粟江服嬌荑記籍敬業今時雞頭肉決滞看破口受昆炎連甍龍虎窯美厚沒滑憫農謬説謬爲浦溆僑終蹇謝氣體全軍覆沒三權分立閃爍其辭施置授業霜秋頭童兔唇頽流完美無缺危明嗚噜銷號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