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欲保持官位而取容于人主。《呂氏春秋·謹聽》:“説者持容而不極,聽者自多而不得。” 陳奇猷 校釋:“人臣持位取容而不盡其言。”
“持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細微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兩種解釋:
基本解釋:指官員為了保持自身官位而刻意迎合君主或上級,帶有一定的消極色彩。
出處:該詞最早見于《呂氏春秋·謹聽》:“説者持容而不極,聽者自多而不得。”
注解:陳奇猷在《呂氏春秋校釋》中進一步解釋為“人臣持位取容而不盡其言”,即臣子為保官職而曲意逢迎,不敢直言進谏。
基本解釋:指在逆境或面對他人過錯時,保持冷靜、寬容的态度。
使用場景:多用于描述個人修養,強調面對挫折或他人缺點時的克制與包容。
角度 | 古典含義 | 現代含義 |
---|---|---|
核心意義 | 官場中的妥協與迎合 | 個人修養中的寬容與持守 |
情感色彩 | 略帶貶義 | 中性或褒義 |
典型例句 | 《呂氏春秋》中臣子行為 | 形容面對困難時的豁達心态 |
需注意語境差異:古典文獻中的“持容”多與政治權謀相關,而現代用法更偏向心理層面的修養。若需深入考據,建議參考《呂氏春秋》原文及權威注解。
持容是一個由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左邊是「扌」,表示手的意思,右邊是「㚒」,表示容貌。持容作為一個詞語,有多個含義和用法。
持容的左邊部首是「扌」,屬于手部的意思,有四畫。右邊部首是「㚒」,屬于容貌的意思,有八畫。整個字共計十二畫。
持容最早出現在《漢書·藝文志》中,意為保持容貌,表示保持端正和莊重的外表。
在繁體字中,持容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持容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常見的古代寫法是「持⿰礻兿」,表示手持着一個裝飾物。
無論遇到什麼艱難困苦,他都能持容應對。
持容可以與其他字組合成多個詞語,如持容不讓、持容做事等。
近義詞包括寬容、忍讓、容忍等。
反義詞包括執拗、刻闆、臉譜化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