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處心積慮;用盡心思。 宋 洪邁 《容齋續筆·賊臣遷都》:“ 魏 唐 之祚,竟為 高 朱 所傾。兇盜設心積慮,由來一揆也。”亦作“ 設心處慮 ”。《續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八年》:“以此知創業之人,設心處慮,必有過人者。”《轟天雷》第十一回:“然則該太監之設心處慮,於皇上為何如乎?”
“設心積慮”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為了達到某個目的而長期、周密地謀劃,強調用盡心思、費盡心力。其含義與“處心積慮”相近,但使用頻率較低,且多用于書面語境。
2. 結構與發音
3. 出處與演變
最早見于宋代洪邁《容齋續筆·賊臣遷都》:“兇盜設心積慮,由來一揆也。”。後世多用于描述蓄謀已久的行為,尤其含貶義,如籌劃陰謀或負面計劃。
4. 用法與語境
5. 注意事項
該詞多用于書面或正式表達,日常口語中較少使用。引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與褒義詞混淆。
《設心積慮》是一個成語,形容一個人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思慮周詳,謀劃權謀。
拆分部首和筆畫:設(言字旁,4畫)、心(心字旁,4畫)、積(禾字旁,7畫)、慮(心字旁,11畫)。
來源:《史記·李陵列傳》:“陵因得不虞,凡設心機,積玩好事。”意為李陵不曾防備,所以經常謀劃權謀,琢磨玩弄些好事。
繁體:設心積慮
古時候漢字寫法:設心積縷
例句:他設心積慮,一直計劃着如何利用這個機會獲得更多的好處。
組詞:設謀療法、玩弄心機、謀利求權
近義詞:詭計多端、權謀手段、心機深沉
反義詞:心無城府、真誠守信、不謀私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