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very promising;showing extraordinary gifts] 形容少年不凡,才能突出,早期嶄露頭角
(1).比喻青少年氣概或才能不同尋常。 元 鮮于必仁 《折桂令·薊門飛雨》:“到處通津,頭角峥嶸,溥渥殊恩。” 明 沉受先 《三元記·辭親》:“你趁我兩人在日,看你頭角峥嶸,前呼後擁,顯親揚名,也勝是死後三牲五鼎之祭。” 陶菊隱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七章三:“ 宋 ( 宋教仁 )早年參加過 萍 醴 起義,與蹈海而死的 陳天華 同為華興會的頭角峥嵘的健将。”
(2).形容激進、時興、引人注目的樣子。 茅盾 《論無産階級藝術》:“我們便不能不抛棄了溫和性的‘民衆藝術’這名兒,而換了一個頭角峥嵘、須眉畢露的名兒--這便是所謂‘無産階級藝術’。”
“頭角峥嵘”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用于形容年輕人才華出衆、氣概不凡。以下是詳細解析: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頭角峥嵘》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年輕人才氣出衆,有出類拔萃的風采。它由四個漢字組成,包括“頭”、“角”、“峥”、“嵘”。
這個詞的部首和筆畫分别是:
成語《頭角峥嵘》來源于《詩經》中的《小雅·佚名》篇,原文中描寫了年輕人才氣橫溢的形象。它的意義逐漸演變為形容青年人有出衆的才華和精神風貌。
在繁體字中,頭角峥嵘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頭的寫法是“首”的上面多了兩個點,角的寫法則是“牛”的上面多了一橫,峥和嵘的寫法保持不變。
這個成語可以在很多場合使用,例如:“他年輕時就展現出頭角峥嵘的才華,現在已經成為一位成功的企業家。”
與頭角峥嵘相關的組詞有“新生頭角”、“峰回路轉”等,近義詞包括“才華橫溢”、“璀璨奪目”等,反義詞包括“無能為力”、“平庸無奇”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