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賞識并加以拔擢。《新唐書·李訓傳》:“ 仲言 持詭辯,激卬可聽,善鉤揣人主意,又以身儒者,海内望族,既見識擢,志望不淺。”《宣和書譜·唐宣宗》:“其所以黜陟臣下,皆出於己,至於手寫詔勑,而人一被識擢,則為時之榮遇。”
“識擢”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指辨别并提拔優秀人才,強調通過觀察和判斷,發現并重用有能力的人。
“識擢”融合了“識别”與“提拔”的雙重含義,常用于褒揚人才選拔的精準性。其核心價值在現代管理、教育等領域仍有借鑒意義。
識擢是一個漢字詞彙,讀音為“shí zhuó”,含義是明辨、挑選。該詞的拆分部首是“言”和“扌”,并且它的筆畫數為10畫。
識擢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發展。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為 “識擢”。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也與現代區别較大,字形更為複雜。例如,繁體字中的“識”在簡化後成為了簡體字中的“識”,而“擢”仍保留在現代漢字中。
以下是一些識擢一詞的例句:
1. 他善于識擢人才,為公司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2. 我們應該學會識擢真正優秀的産品,而不是被誇張的廣告所蒙蔽。
識擢一詞可以與其他詞組成複合詞,例如:
1. 資質識擢:對個人或企業的資質進行評估和選擇。
2. 人才識擢:挑選和培養人才的過程。
與識擢意義接近的近義詞包括“辨别”、“甄選”等,反義詞常見的有“誤選”、“盲目”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