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腳不沾塵土。形容奔馳神速。2.超脫塵俗。3.猶絕迹不見蹤迹。4.良馬名。
1.腳不沾塵土。形容奔馳神速。《莊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絶塵,而 回 瞠若乎後矣。” 成玄英 疏:“奔逸絶塵,急走也。” 明 楊慎 《升庵詩話·評李杜》:“ 徐仲車 雲:‘ 太白 之詩,神鷹瞥漢; 少陵 之詩,駿馬絶塵。’” 清 劉大櫆 《<郭昆甫時文>序》:“天驥絶塵而奔,尾以蹇驢,不知其能同至焉否邪?” 周立波 《李大貴觀禮》:“新的 中國 誕生了,而且開始了絕塵的奔馳。”
2.超脫塵俗。《文選·範晔<逸民傳論>》:“蓋録其絶塵不反,同夫作者。” 劉良 注:“絶塵謂超塵離俗,往而不反者。”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興福·釋昙翼》:“ 釋曇翼 本 吳興 餘杭 人,少而信悟,早有絶塵之操。” 宋 蘇轼 《答黃魯直書》:“意其超逸絶塵,獨立萬物之表;馭風騎氣,以與造物者遊。” 冰心 《寄小讀者》九:“這屋裡清雅絕塵,有加無已的花,把我圍将起來。”
3.猶絕迹,不見蹤迹。《宋書·自序》:“間者 獯獫 扈橫,掠剝邊鄙,郵販絶塵,坰介靡達。”
4.良馬名。《西京雜記》卷二:“ 文帝 自 代 還,有良馬九匹,皆天下之駿馬也:一名浮雲……一名絶塵,號為九逸。”
“絶塵”(也寫作“絕塵”)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使用場景不同有所差異,以下為綜合解釋:
形容奔馳神速
源自《莊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絕塵”,指腳不沾塵土般疾馳,形容速度極快。例如古文中“駿馬絶塵”即形容馬匹奔跑如飛。
良馬代稱
《宋書》等古籍中,“絕塵”也指代名馬,如“天驥絶塵”。
超脫塵俗
《莊子·逍遙遊》引申為超越世俗的境地,形容人品德高尚、心境超然,或才華出衆。例如“許由務光非絕塵也”(黃宗羲《原君》)。
純淨無瑕
現代用法中,“絕塵埃”可形容事物毫無瑕疵,如“絕塵埃的才華”。
絕迹、消失
《宋書·自序》中“郵販絶塵”表示蹤迹消失,與世隔絕。
不同語境下含義側重不同,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如需更詳細古籍例證,可參考《莊子》《宋書》等文獻。
絶塵(jié chén)是一個漢字詞,意思是遠離塵埃,清潔純淨。它由"絶"和"塵"兩個部分組成。
絶字的部首是纟,共有7劃。塵字的部首是土,共有9劃。絶字在左邊,塵字在右邊。
絶塵一詞最早出現在《徐霞客遊記》中。它形容了徐霞客遊曆自然山水的心境,表示追求清淨、遠離塵世紛擾的意義。
絶塵的繁體字為絕塵。
在古代,《康熙字典》中的寫法為“絏塵”,“絏”在現代已不再使用,而“絶塵”逐漸成為通用寫法。
1. 他追求絶塵的生活,每天都在大自然中徜徉。
2. 這個寺廟被譽為絶塵之地,吸引了許多修行者前來靜思。
- 絶境:極為難得和珍貴的境地。
- 清絶:追求高尚的境地,摒棄俗世的污濁。
- 絶美:極為美麗,無可挑剔。
- 淨土:純淨無塵之地。
- 幽靜:安靜、沒有喧嘩的狀态。
- 清幽:清新而幽靜的環境。
- 塵世:指世俗的生活和喧嘩嚷鬧的社會。
- 紛擾:嘈雜繁忙,不安甯。
- 髒污:充滿塵埃和污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