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遲日的意思、遲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遲日的解釋

《詩·豳風·七月》:“春日遲遲。”後以“遲日”指春日。 唐 皇甫冉 《送錢唐駱少府赴制舉》:“遲日未能銷野雪,晴花偏自犯江寒。” 清 納蘭性德 《滿江紅·茅屋新成》詞:“一身還被浮名束,誤東風遲日杏花天,紅牙曲。”

待後幾天;過幾天。 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二:“作符誦咒,遲日全愈。”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梁生》:“媪輒醉飽,囑女:‘善侍夫子,無念老身,遲日當來餪也。’出門徑去。” 魯迅 《書信集·緻孫伏園》:“容遲日奉上,意者尚不急急也。” 冰心 《我們太太的客廳》:“這幾本書可否借我一讀?遲日我再送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遲日”一詞在漢語中主要表示“春日”或“漫長的白天”,具有鮮明的古典文學色彩和特定的時令内涵。以下從詞典釋義、詞源演變及文學應用角度詳細闡釋:


一、核心釋義

  1. 春日

    • 依據:《漢語大詞典》明确将“遲日”釋為“春日”,源于《詩經·豳風·七月》“春日遲遲”之句,形容春天白晝漸長、陽光和煦的景象。
    • 例證:杜甫《絕句二首》中“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以“遲日”開篇點明春季節令,描繪生機盎然的畫面。
  2. 白晝漸長的時節

    • 解析:“遲”本義為“緩慢”,“遲日”暗含日照時間延長之意,特指春分後太陽北移、白晝變長的自然現象。王維《晚春嚴少尹諸公見過》中“遲日高春睡”,即借“遲日”呼應春困慵懶之态。

二、詞源與文化意蘊


三、現代使用場景

現代漢語中,“遲日”多見于詩詞創作、散文及曆史文本,保留古典韻味。如:

“遲日園林,暖風簾幕,正是踏青時節。”(仿古詞句)

其使用需結合語境,避免與“遲到的日子”等現代口語混淆。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3. 杜甫《絕句二首》解析(《全唐詩》)
  4. 賀鑄《踏莎行》詞意考(《宋詞鑒賞辭典》)

(注:因未提供可驗證的線上鍊接,此處僅标注文獻來源;實際引用時建議關聯權威學術數據庫如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國學大師等。)

網絡擴展解釋

“遲日”一詞的含義主要源于古代詩文,具體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指春日或白天漸長
    源自《詩經·豳風·七月》的“春日遲遲”,描述春天太陽運行緩慢、白晝漸長的自然現象。如杜甫名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中,“遲日”即指春日和煦、光照時間延長的景象。

  2. 引申為時間長久或延遲
    少數文獻(如《商君書·君臣》)中,“遲日”可表示時間上的延遲或長久,但此用法在詩詞中較少見。

二、文學應用

三、其他用法

在清代文獻中,“遲日”偶作“過幾日”解,如納蘭性德詞中“誤東風遲日杏花天”,但此義項使用頻率較低。


“遲日”的核心含義為春日或白晝漸長,多見于古典詩詞;次要含義涉及時間延遲,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隘谷本旨标同伐異荜路撤版承前啟後串戶船首出污泥而不染青蓮嬌觸殃賜餞颠眴頂峰負勇賦丈戆僻勾死鬼孤悶寒機酣亂滑溜戛摩間不容息将才燋頭爛額矜謹柯欘口頭語擂天倒地淚珠烈景陵使麗冶龍缽羅縷猱進情逐事遷契券秋年權豎全仗認辨賽典赤詩人玉屑束手無措松乏泝測蓑衣裙速溶螳螂子碳酸鈉特創町町銅鏡反應未成年人蚊母樹瑕績祥莢顯魂諧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