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旨的意思、本旨的詳細解釋
本旨的解釋
亦作“ 本指 ”。亦作“ 本恉 ”。1.原意。《史記·張耳陳馀列傳》:“﹝ 洩公 ﹞問 張王 果有計謀不。 高 ……具道本指所以為者王不知狀。” 漢 蔡邕 《月令問答》:“前儒特為章句者,皆用其意傳,非其本旨。”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歸心》:“皆由為政不能節之,遂使非法之寺,妨民稼穡,無業之僧,空國賦算,非大覺之本旨也。” 宋 陸遊 《跋南城吳氏社倉書樓詩文後》:“人不可知,吝則嗇出,貪則漁利,怠荒則廢事……惟學則免是三者之患,而社倉雖百世可也。此吾兄弟之本指。” 清 李慈銘 《王選<續古文辭類纂>跋》:“ 姚氏 之書,本不必續者也……蓋自為一家之學而已,非甄綜古人也。祭酒乃自 乾隆 至 道光 已得三十九家,非 姚氏 之本恉矣。” 章炳麟 《文學說例》:“前世著述,其篇題多無義例……穿鑿者或因緣生義,固無當於本恉也。” 郭沫若 《文藝論集續集·孤鴻--緻成仿吾》:“如他不贊成早期的政治革命之企圖,我覺得不是 馬克思 的本旨。”
(2).主旨。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一篇第二章第四節:“‘從容中道’,這就是《中庸》的本旨。”
詞語分解
- 本的解釋 本 ě 草木的根:本草(泛指中藥)。無本之木。 事物的根源,與“末”相對:本末(頭尾;始終)。根本(根源;徹底;本質上)。 草的莖,樹的幹:草本植物。 中心的,主要的:本部。本體。 原來:本來。本領。
- 旨的解釋 旨 ǐ 意義,目的:意旨。要旨。主旨。言近旨遠。 封建時代稱帝王的命令:旨令。奉旨。 美味:旨酒。甘旨。旨蓄(貯藏的美好食品)。 筆畫數:; 部首:日;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本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本旨”由“本”(根本、本質)和“旨”(目标、意圖)構成,指事物的根本目标或本質。它強調追求事物的真正目的和意義,例如《中庸》中“從容中道”即體現了這一概念。
二、具體解釋
- 原意
指最初的含義或意圖。如《史記·張耳陳馀列傳》提到“具道本指所以為者”,這裡的“本指”即指事件的原委。
- 主旨
表示核心思想或主要宗旨。郭沫若在分析《中庸》時指出,“本旨”即其核心哲學觀點。
三、用法與示例
- 古籍用例:漢代蔡邕《月令問答》批評前儒偏離經典“本旨”;北齊顔之推《顔氏家訓》強調佛教“本旨”應不違民生。
- 現代語境:多用于學術或文學分析,如探讨文本的深層意圖或作者的原始目的。
四、相關延伸
“旨”單獨使用時,本義為“味美”,後引申為美好、意圖等(如“宗旨”“聖旨”),進一步佐證“本旨”中“根本意圖”的語義來源。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用例或權威解析,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專業古籍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本旨是什麼意思:本旨是指事物的本質、核心或目标。
拆分部首和筆畫:本字的部首是木,總共有五畫。
來源:本字最早來自古代的象形字,形狀類似一個人站立的樣子。在演變過程中逐漸簡化成現在的形狀。
繁體:本字的繁體是「狀」,與簡體字略有不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時候,本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字形更加複雜。但隨着漢字的改革和整理,現代漢字的形狀逐漸簡化。
例句:他的言行一直反映出他對公司的本旨非常重視。
組詞:本旨有很多相關的詞語,比如本質、本義、旨意等。
近義詞:近義詞包括核心、實質、精髓等。
反義詞:反義詞可以是表面、表象、外貌等。
希望以上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