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呼天搶地。形容哭喊。《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五:“ 江老 夫妻女兒三口殺豬也似的叫喊,擂天倒地價哭。”《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八:“急往前一看,見是一個小兒眠在草裡,擂天倒地價哭。”
“擂天倒地”是一個漢語成語,具有以下詳細解釋:
部分詞典(如、3)提到該詞可表示“聲勢浩大、威力極大”,但此解釋缺乏經典文獻支持,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用。主流權威釋義仍以“悲痛哭喊”為主。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二刻拍案驚奇》原文或漢典等權威詞典。
擂天倒地(lei1 tian1 dao3 di4)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極其厲害或非常浩大的事物。該成語可以拆分為“擂”、“天”、“倒”、“地”四個字。其中,“擂”字的部首是手,筆畫數為12;“天”字的部首是一,筆畫數為4;“倒”字的部首是人,筆畫數為9;“地”字的部首也是土,筆畫數為6。
該成語的來源較為晦澀,但根據文獻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南朝梁代的文學作品。在古代及現代形式中,擂字在繁體中的寫法是“檑”,其結構更加複雜。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多樣,隨着時代變遷,字形也發生了演變。例如在擂字的舊寫法中,字的下部多加一點,表示更有重量感;而現代寫法中則簡化了這一部分。這樣的變化是漢字發展的曆史記錄。
以下是一個例句:“這場戰争可謂擂天倒地,聲勢浩大,讓人們震撼不已。”這句話表達了戰争的規模龐大,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除了成語外,擂天倒地也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成新的詞語。例如:“擂天倒地般的力量”表示某種力量非常強大,具有毀滅性。此外,近義詞可以是“天崩地裂”、“驚天動地”等,它們都表示一種形容極其浩大或厲害的意思。反義詞則可以是“輕飄飄”的,“微不足道”的等,它們與擂天倒地相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