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枚舉陳述。 晉 傅鹹 《上事自辨》:“而 結 一旦橫挫臣,臣前所以不羅縷者,冀因 結 奏得從私願也。”《文選·謝靈運<拟魏太子“邺中集”詩·魏太子>》:“羅縷豈闕辭,窈窕究天人。” 呂向 注:“羅列縷述也。” 唐 韓愈 《記夢》詩:“夜夢神官與我言,羅縷道妙角與根。” 郭沫若 《蜀道奇》詩:“歷史悠久難羅縷,試看二十世紀之雄圖。”
“羅縷”是一個書面用語,其核心含義為有條理地詳細陳述或枚舉,常見于文學、學術等正式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若需更完整的文獻用例,可參考《文選》《全唐詩》等典籍,或查看滬江線上詞典的原始詞條。
羅縷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做紡織品之緞子時細碎而長長的線或細帶。
羅縷的部首是缶,筆畫數為11。
羅縷是漢語詞彙,起源于古代中國。它的繁體字為羅縷。
在古代,羅縷的寫法有時候會與現代略有不同。例如,羅縷的"縷"字有時候會寫作"縷"字。這是因為在古代的字體演變過程中,字形可能會有一些差異。
1. 她手法娴熟地将羅縷穿過織機,編織出一匹華麗的緞子。
2. 這件衣服的細節處理非常精緻,每一根羅縷都被精心縫制。
1. 羽羅縷:指精緻的飛行器内飾。
2. 千絲萬縷:形容事物錯綜複雜的關系。
絲線、細帶、線縷。
粗繩、粗線、粗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