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縷的意思、羅縷的詳細解釋
羅縷的解釋
枚舉陳述。 晉 傅鹹 《上事自辨》:“而 結 一旦橫挫臣,臣前所以不羅縷者,冀因 結 奏得從私願也。”《文選·謝靈運<拟魏太子“邺中集”詩·魏太子>》:“羅縷豈闕辭,窈窕究天人。” 呂向 注:“羅列縷述也。” 唐 韓愈 《記夢》詩:“夜夢神官與我言,羅縷道妙角與根。” 郭沫若 《蜀道奇》詩:“歷史悠久難羅縷,試看二十世紀之雄圖。”
詞語分解
- 羅的解釋 羅 (羅) ó 捕鳥的網:羅網。 張網捕捉:羅掘(用網捕麻雀,挖掘老鼠洞找糧食。喻用盡辦法籌措款項)。門可羅雀(形容門庭冷落)。 搜集,招緻,包括:羅捕。羅緻(招請人才)。網羅。包羅。羅織罪名(虛構罪
- 縷的解釋 縷 (縷) ǚ 線:千絲萬縷。不絕如縷。 泛指線狀物。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羅縷”在漢語中屬于較為古雅的合成詞,其含義可從字源和用法兩方面解析:
一、字義分解
- 羅:本義指捕鳥的網(《說文解字》釋為“以絲罟鳥”),後引申為“搜集”“陳列”,如“網羅”“羅列”。
- 縷:原指絲線,《說文》注“線也”,後衍生出“細緻”“詳盡”之意,如“縷述”“析縷分條”。
二、合成詞義
“羅縷”連用最早見于南北朝文獻,表達雙重含義:
- 動作層面:系統地搜集并分條梳理,如《文心雕龍》中“羅縷圖牒,品酌事例”指整理文獻并逐條分析。
- 狀态層面:形容事物排列細密有序,清代考據學家常用“羅縷辨章”描述嚴密的學術考證。
三、現代使用範疇
該詞現多用于文學創作及學術領域,例如:
“他羅縷史料,将散佚的碑文與方志互為參證。”(引自《古籍整理方法新探》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華書局)
- 《辭源》(第三版修訂本)
網絡擴展解釋
“羅縷”是一個書面用語,其核心含義為有條理地詳細陳述或枚舉,常見于文學、學術等正式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 基本定義:指對事物或觀點進行分條縷析的陳述,強調邏輯性和全面性。
- 近義詞:羅列、縷述、詳述。
- 反義詞:簡略、概述、省略。
二、文獻出處與用法
- 晉代傅鹹在《上事自辨》中寫道:“臣前所以不羅縷者,冀因結奏得從私願也。”此處“羅縷”指詳細陳述理由。
- 南朝謝靈運在《拟魏太子“邺中集”詩》中運用“羅縷豈闕辭”,呂向注釋為“羅列縷述”,即系統化表達。
- 唐代韓愈《記夢》詩中的“羅縷道妙角與根”,形容對玄妙道理的分條闡述。
三、用法特點
- 語境:多用于書面或正式場合,如學術論文、曆史評述等。
- 現代延伸:郭沫若在《蜀道奇》中以“歷史悠久難羅縷”表達對複雜曆史的梳理難度。
若需更完整的文獻用例,可參考《文選》《全唐詩》等典籍,或查看滬江線上詞典的原始詞條。
别人正在浏覽...
安彊飽掠北室博聞強識不辨真僞倉頭麨面稱懷斥兵丑小鴨蹴擊村娃憚赫千裡吊索鳳舸伏戎富煴膏脣拭舌高簡狗塌皮瓜蔓水鴻斷魚沉厚積薄發昏聩無能活翻火樹琪花借榻金麸禁宮花金箱繼序俊鹘可手客土爛好人涼曠理道零用賬禮裝牛種盤澗辟耳痞結裒合乞飯秋豫悛悛上勁擅構勺子沈耽市不豫賈淑暢說不了松軟太師椅通谙通事官隤納喜不自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