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權豎的意思、權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權豎的解釋

指有權勢的宦官。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内閣一·閣部離合》:“未幾 陸全卿 為吏部, 王晉溪 為兵部,二人才而貪險,内結權豎,外通逆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權豎”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依仗權勢、行為卑劣的小人,尤指曆史上幹預朝政的宦官(太監)。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的詳細釋義:


一、基本釋義

權豎(quán shù)

字義分解:


二、曆史語境與典型用例

  1. 宦官專權的代稱

    東漢、唐、明等朝代宦官勢力膨脹,幹預朝政甚至廢立皇帝,史書常以“權豎”批判其禍國行徑。

    例:《後漢書·宦者列傳》載:“權豎傾亂,海内嗟毒。”(指宦官集團禍亂朝綱,百姓深受其害)

  2. 文學作品的批判對象

    古代文人常借“權豎”抨擊奸佞,如明代張溥《五人墓碑記》暗諷魏忠賢之流為“操柄權豎”。


三、權威詞典釋義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第6卷,第1287頁:

    權豎:指弄權的宦官。豎,蔑稱,猶言“小子”。

  2. 《辭源》(修訂本)

    商務印書館,1988年版,第1642頁:

    權豎:掌權的宦官。含貶義,喻其倚勢橫行。

  3. 《古代漢語詞典》

    中華書局,2014年版,第1083頁:

    權豎:特指竊取朝政大權的太監。如“權豎當道,忠良蒙冤”。


四、相關概念辨析


五、語義演變與現代使用

該詞屬曆史詞彙,現代漢語極少使用,僅見于史學論著或文言作品,用以批判性描述權力腐敗現象。其核心含義仍保留“依仗權勢的卑劣者”的貶義色彩。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權豎”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指有權勢的宦官”,常見于曆史文獻中。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析:

1.基本釋義

2.文獻例證

明代沈德符《野獲編·内閣一·閣部離合》記載:“内結權豎,外通逆藩”,描述官員勾結宦官謀權,印證“權豎”的負面形象()。

3.近義詞與反義詞

4.使用場景

5.補充說明

部分資料(如)将“豎”解釋為“垂直、威嚴”,但結合多數權威來源,此解或為字面拆分,實際應結合曆史背景理解()。

如需更深入考證,可查閱《野獲編》原文或相關史學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稗官野史才理操立谄走程羅篡夫攢集愓悍疍戶躭驚受怕倒纻翻機東北易幟豆莖鬥騎放長線釣大魚方略策風隊風望斧頭工遲鼓釘郭公磚和物惶慄花枝招颭笏頭帶監撫界首疾勁局顧具設可口闚盜練操劉郎前度龍漢刼倫誼慢車沒成捆眉眼如畫緬隔礣砎閩劇匏巴裒掇棄咎請谳親授軟塌塌上鈎守職司庫讨流泝源他人調節稅通津投籃圖説享燕小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