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的意思、未成年人的詳細解釋
未成年人的解釋
法律上指未達到成年年齡的人。在我國指18周歲以下的人。
詞語分解
- 未的解釋 未 è 不,不曾,沒有:未必。未曾(唍 )。未來。未嘗。未竟(沒有完成的)。未及(a.沒有來得及;b.沒有達到)。 地支的第八位,屬羊。 用于記時:未時(下午一點至三點)。 放在句末,表示疑問:“君除
- 人的解釋 人 é 由類人猿進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進行勞動、并能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動物:人類。 别人,他人:“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待人熱誠。 人的品質、性情、名譽:丢人,文如其人。 己我 筆畫數:; 部首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中國法律,未成年人是指未滿18周歲的公民。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法律定義
-
年齡界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十七條,未成年人指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這一标準與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一緻。
-
民事行為能力劃分
-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8周歲以下;
-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8周歲至18周歲(需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追認民事行為);
- 例外情況:16周歲以上且以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未成年人,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二、法律保護與限制
- 保護範圍:包括生存權、發展權、受教育權等,涵蓋所有未滿18周歲的公民,無論性别、健康狀況或社會背景。
- 特殊規定:在刑事責任領域,16周歲以上需承擔完全刑事責任,14-16周歲僅對特定嚴重犯罪擔責。
三、相關法律依據
- 《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确未成年人定義及權益保障;
- 《民法典》:規定民事行為能力年齡節點及例外情形。
四、補充說明
- 成年标準:18周歲為法定成年年齡,但古代文化中曾有“及冠禮”“及笄禮”等成年儀式;
- 細分群體:未成年人可進一步分為嬰兒、幼兒、兒童、青少年等階段。
以上信息綜合了多部法律條款和權威解釋,如需完整條文,可參考《未成年人保護法》及《民法典》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未成年人的意義
《未成年人》是指年齡未滿18周歲的個體,根據法律規定,他們在法律和社會的保護下,享有一定的特權和權益。
拆分部首和筆畫
《未成年人》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未”和“人”,其中“未”是左邊的部首,表示未滿或未到;“人”是右邊的部首,表示人類。該詞的總筆畫數為10畫。
來源和繁體
《未成年人》一詞的來源于漢語,它是在我國立法過程中形成的法律術語。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為「未成年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不同于現代字形,所以《未成年人》在古時候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古代曾有類似概念的詞彙如“童蒙”、“童子”等。
例句
1. 為了保護未成年人的權益,國家實施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
2. 根據法律規定,未成年人應當接受義務教育。
組詞
青少年、少年犯、未成年團體、青少年問題。
近義詞
未成人、未成年、青少年。
反義詞
成年人、成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