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未成年人的意思、未成年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未成年人的解釋

法律上指未達到成年年齡的人。在我國指18周歲以下的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未成年人"是漢語中具有明确法律内涵和社會屬性的專有名詞。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定義,該詞指"未達到法定成年年齡的自然人",強調個體在生理和心理發育階段尚未完成社會角色轉變的特征。

從法律維度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十七條明确規定:"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該條款通過年齡界限确立了法律主體資格的分水嶺。配套實施的《未成年人保護法》進一步細化其權利義務體系,明确該群體享有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四大基本權利,同時規定其行為需受法定代理人監管。

司法實踐中,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法釋〔2021〕10號)将未成年人細化為三個亞群體:嬰幼兒期(0-3歲)、兒童期(4-12歲)、青少年期(13-17歲),不同階段對應差異化的法律責任能力。國際法層面,我國批準的《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将18歲确立為全球通用的年齡标準,但允許締約國根據國情進行適度調整。

社會學研究顯示,該概念具有時空相對性。例如我國古代《禮記·曲禮》記載"二十曰弱,冠",而現代法治國家普遍将成年标準下調至18歲,這種演變折射出社會文明程度與個體社會化進程的加速趨勢。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中國法律,未成年人是指未滿18周歲的公民。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法律定義

  1. 年齡界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十七條,未成年人指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這一标準與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一緻。

  2. 民事行為能力劃分

    •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8周歲以下;
    •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8周歲至18周歲(需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追認民事行為);
    • 例外情況:16周歲以上且以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未成年人,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二、法律保護與限制

三、相關法律依據

四、補充說明

以上信息綜合了多部法律條款和權威解釋,如需完整條文,可參考《未成年人保護法》及《民法典》相關章節。

别人正在浏覽...

暗物質百行拔脫柄用博齒骖禦齒少氣鋭抽閑純熙粹清戴眼得使丢三拉四輀柩番陣芬茀靊霳輔郡伏惟丐取高頭大馬攻虛诟噪何水曹和誘嘉植靜電舉類沮怍寬縱枯腦焦心離塵離宮别觀落體錨繩礣砎木蟲内視嫩手濃妝豔抹排出配享從汜偏智潛計齊民要術清微淡遠清秀秦侯瓜琦玮榮公善星鼪鼠史鈔殊典睡鋪書劍铄亮态色夏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