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褫缺的意思、褫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褫缺的解釋

毀壞殘缺。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渭水三》:“去 長安 四十裡, 渭水 又逕 太公廟 北,廟前有《太公碑》,文字褫缺,今無可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褫缺(chǐ quē)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事物因毀壞、剝奪或自然損耗而呈現的殘缺不全狀态。以下為具體釋義及文獻佐證:


一、本義:毀壞殘缺

指物體因外力破壞或自然侵蝕導緻的缺損。

例證:

《漢書·揚雄傳上》顔師古注引漢代古注:“褫缺,毀也。”

《漢語大詞典》釋為:“毀壞殘缺。”


二、引申義:缺失與失誤

擴展指抽象事物的遺漏、不足或行為過失。

例證:

《辭源》第三版釋義:“褫,奪也;缺,虧也。引申為缺失、失誤。”


三、文獻用例

  1. 《漢書》注疏:

    顔師古注《揚雄傳》時以“褫缺”釋“毀”,強調其破壞性含義。

  2. 《漢語大詞典》:

    明确标注其“毀壞殘缺”的本義及引申用法。


四、現代漢語中的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罕用,多見于古籍研究或文言語境,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具體指向(如器物破損、制度疏漏等)。


參考資料原文鍊接:

  1. 《漢書·揚雄傳》顔師古注(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漢語大詞典》第8卷第1017頁(上海辭書出版社)
  3. 《辭源》第三版第2566頁(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褫缺”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綜合搜索結果可作以下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毀壞殘缺
    這是多數文獻(如、3、5、7、8、9、10)引用的核心含義,源自北魏郦道元《水經注·渭水三》的記載:“文字褫缺,今無可尋。” 此處“褫缺”描述碑文因年代久遠或自然侵蝕導緻的文字損毀、缺失狀态。

  2. 剝奪職位或權力
    部分來源(如、6)将其解釋為成語,由“褫”(剝奪)和“缺”(空缺)組合而成,指古代對官員的嚴厲懲罰,使其失去職位或權力。但此用法在其他文獻中較少直接體現,可能與具體曆史語境相關。


二、字義拆解


三、使用建議

  1. 古籍文獻:優先采用“毀壞殘缺”之義,尤其在描述文物、碑刻等實物時。
  2. 曆史制度:若涉及古代職官懲罰制度,可結合上下文考慮“剝奪職位”的引申義,但需謹慎考證。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水經注》原文或古代職官類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肮髒氣拜本避害藏名娼婦長夜國純化楚籗蹙地刀葉鍛矢奉裳衣鳳鹓撫案高風勁節根壯葉茂盥耳冠歲桂苑橫陳紅麒麟夾囊矯國革俗鲛淚節衷九筮舊業鋸床居龐局鼃蠟淚老獾叼的潦倒臨門柳牀陸賈分金落葬莽奪批量撲面佥判棄舊圖新清古勸樂梢溝沈魚落雁事術受戮疏戶速旤碎缺瑣尾天道無親田徑賽條枚瓦影僞鳳未焚徙薪無所顧忌戲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