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節衷的意思、節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節衷的解釋

謂抑止内心的欲念。《梁書·止足傳·顧憲之》:“ 漢明帝 天子之尊,猶祭以杅水脯糗; 範史雲 烈士之高,亦奠以寒水乾飯。況吾卑庸之人,其可不節衷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節衷”是一個古典漢語詞彙,其含義和使用場景如下:

基本解釋

“節衷”指抑止内心的欲念,強調在處理問題時應克制個人私欲,保持公正均衡的态度。這一概念常見于古代文獻,如《梁書·止足傳·顧憲之》中引用:“況吾卑庸之人,其可不節衷也?”(意為:像我這樣平凡的人,怎能不節制内心的欲望呢?)。

詞源與曆史背景

使用場景

  1. 個人修養:指克制私欲以修身養性,如《梁書》中顧憲之的自我警示。
  2. 社會公正:可引申為處理矛盾時不偏袒任何一方,維護公平(此義項在現代使用較少)。

現代適用性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為罕見,主要用于學術讨論或古典文獻研究。如需表達類似含義,可選用“節制”“克己”等更通俗的詞彙。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梁書》或漢典等權威文獻庫。

網絡擴展解釋二

節衷

節衷是一個漢字詞彙,通常表示在某種事物中取舍或折中。下面是該詞的詳細解釋以及相關信息。

詞義

節衷表示在選擇或決策時,采取折中或取舍的态度,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态。它強調在考慮各種因素後做出權衡和選擇,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拆分部首和筆畫

節衷的拆分部首是“艹”,筆畫數量為11。

來源和繁體

節衷一詞源于古代漢語,可以追溯到唐代。在繁體中的寫法為「節衷」。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節衷這個詞的寫法沒有明顯變化。它的形狀和現代寫法相似,都包含了部首“艹”和其他組成部分。

例句

1. 我們在工程決策中需要節衷,平衡時間和質量。

2. 領導在重要的決策中應該有節衷的态度,不偏不倚。

組詞

節欲、賢節、節制、節省

近義詞

權衡、折中、妥協

反義詞

偏激、極端、固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