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節衷的意思、節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節衷的解釋

謂抑止内心的欲念。《梁書·止足傳·顧憲之》:“ 漢明帝 天子之尊,猶祭以杅水脯糗; 範史雲 烈士之高,亦奠以寒水乾飯。況吾卑庸之人,其可不節衷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節衷”在現代漢語中屬于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核心語義可從字源角度解析。《說文解字》釋“節”為“竹約也”,本義指竹節,後引申出節制、調節之意;“衷”在《玉篇》中訓作“裏衣也”,後發展為内心、中正之解。二者組合構成“節衷”,可理解為“調節心志使其歸于中正”。

該詞在曆代文獻中偶見用例,如明代學者張居正《陳六事疏》有“節衷以定國是”之語,指通過調節不同主張來确立國家決策。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中引申為“度量事物之準則”,強調對事物分寸的把握。現代語言學家王力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将其歸入“節制適度”語義範疇,主張其核心内涵是“既不過分放縱,亦不極端壓抑”的平衡狀态。

需要注意的是,“節衷”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未單獨列目,其使用多見于特定學術領域或仿古語境。在具體運用時,建議結合上下文語境,着重體現“調節心志”“持守中道”等核心語義特征,以符合現代漢語的規範表達需求。

網絡擴展解釋

“節衷”是一個古典漢語詞彙,其含義和使用場景如下:

基本解釋

“節衷”指抑止内心的欲念,強調在處理問題時應克制個人私欲,保持公正均衡的态度。這一概念常見于古代文獻,如《梁書·止足傳·顧憲之》中引用:“況吾卑庸之人,其可不節衷也?”(意為:像我這樣平凡的人,怎能不節制内心的欲望呢?)。

詞源與曆史背景

使用場景

  1. 個人修養:指克制私欲以修身養性,如《梁書》中顧憲之的自我警示。
  2. 社會公正:可引申為處理矛盾時不偏袒任何一方,維護公平(此義項在現代使用較少)。

現代適用性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為罕見,主要用于學術讨論或古典文獻研究。如需表達類似含義,可選用“節制”“克己”等更通俗的詞彙。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梁書》或漢典等權威文獻庫。

别人正在浏覽...

阿難陀薄産保據陂湖禀量奔逃碧草補試裁損禅栖客淳默從隨湊手不及大頭菜底兵頂選對課度計翻蔓父執公信力寡闇龜孫子果腹悍目寒寺黃金縷夥子見方角射角頭巾咭噔咯噔階除金仆積膳紀序沮梪攔路力臣理結泷船镂銀鹿铤民變南祖噴頭骈興錯出潑賴前後溲遷喬七大诠訂生死苦海四足送妝算閑踏凳甕中捉鼈文鹄瀉邪唏裡呼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