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uttering or dripping of a candle] 蠟油順點着的蠟燭向下流淌,狀如流淚
即燭淚。指蠟燭燃點時淌下的液态蠟。 唐 李賀 《惱公》詩:“蠟淚垂蘭燼,秋蕪掃綺櫳。” 前蜀 李珣 《望遠行》詞:“屏半掩,枕斜欹,蠟淚無言對垂。” 宋 陸遊 《夜宴賞海棠醉書》詩:“深院不聞傳夜漏,忽驚蠟淚已堆盤。” 清 吳鎬 《下山虎·聽秋》套曲:“觸目關心處斷腸暗撩,賸有那蠟淚垂垂也替我抛。”
“蠟淚”一詞的解釋可從字面含義、文學比喻及實際應用三個方面展開:
指蠟燭燃燒時滴落的蠟油,因其形态類似淚水而得名。例如宋代陸遊詩句“忽驚蠟淚已堆盤”,直接描繪了蠟油堆積的場景。
在詩詞中常象征悲傷情緒,如:
部分現代語境中,凝結的蠟淚可作藝術裝飾,如珊瑚狀造型(需注意此說法來自低權威性來源)。
提示:該詞核心用法仍集中于傳統文學領域,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情感指向。
《蠟淚》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蠟狀的淚珠。
蠟淚的拆分部首為蟲和水,總共有11個筆畫。
蠟淚一詞的來源是古代的蟬蛻。當天蟬變成成蟲後,會留下蠟狀的淚滴,因此人們将其形象化為“蠟淚”。
蠟淚的繁體字為蠟淚。
在古代,漢字的形态和現在差别較大。蠟淚在古時候的寫法為“朗淚”。古代的字形常常與現代有所差異。
1. 寶石上閃爍着蠟淚般的光芒。
2. 雕塑中,女子臉頰上有兩顆蠟淚般的痣。
蠟淚可以組成一些相關詞語,例如:蠟燭、蠟燭花、蠟燭光、蠟燭湯等。
蠟淚的近義詞可以是蠟珠、蠟狀的淚滴。
蠟淚的反義詞可以是眼淚、水滴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