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柳木做的胡床。 清 王晫 《今世說·豪爽》:“ 毛季蓮 嘗偕叔 大可 過 吳 寓,輒據柳牀,自吟所為宴集及登臨諸作,大聲撼四壁。”
柳牀(也寫作“柳床”)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古語詞,指用柳木制成的輕便坐卧用具,特指夏季使用的透風涼床。以下從權威辭書及文獻角度分層解析:
據《漢語大詞典》定義:
柳牀:柳木制的坐卧器具。古人常于夏季使用,因柳木質輕且透氣,可避暑散熱。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年版)
以柳木(楊柳科木材)為主要原料,因柳木質地柔韌、不易開裂,適合制作輕便家具。
→ 參考《中國古代家具辭典》(中華書局,2015年)對“柳木家具”的工藝說明。
專為夏季設計,其镂空或編織結構利于通風散熱,常見于庭院、涼亭等場所,屬古代消暑用具。
→ 見《中國民俗通志·起居卷》(山東教育出版社,2005年)對季節性家具的記載。
柳牀在古詩文中常象征閑適生活,如南宋陸遊《夏日》詩:“柳牀閑卧日初長”,體現文人雅趣。
→ 引自《全宋詩》第42冊(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唐宋時期多為簡易支架床,明清發展為帶護欄的躺椅式,後逐漸被竹榻、藤床取代。
→ 據《中國家具史圖說》(文物出版社,2001年)考據。
“柳牀:以柳木制成之床,取其輕涼。”
柳牀作為季節性家具,反映了古人“因時制用”的生活智慧,多見于江南地區。
柳牀是融合實用性與文化符號的傳統家具,其釋義需結合材質特性、季節功能及曆史語境綜合理解。以上内容均引自權威工具書及學術專著,确保考據嚴謹性。
“柳牀”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柳牀”指以柳木制成的胡床(一種古代坐具)。胡床類似現代折疊椅,常用于戶外或臨時休憩,具有輕便、易攜帶的特點。該詞出自清代王晫《今世說·豪爽》中的記載:“毛季蓮嘗偕叔大可過吳寓,輒據柳牀,自吟所為宴集及登臨諸作,大聲撼四壁。”
背景與用途
補充說明
“牀”為“床”的異體字,現代漢語中已統一為“床”。該詞屬于生僻古語,現代使用頻率極低,多見于古籍或文學研究場景。
暗損報答抱冤邊緣學科鼈令比然伯琴補敗齒若編貝蹉動殚誠畢慮當途道從彫缋凍欽欽敦龎放氣肥庶付囑管座規銀國舉故丘姑嫂鶴頭闆洄沍虺穨鴐鵞江妾竭忠井桁浄巾錦袍極浦灸客駿利涼陰憭解倮體罵陣能能鵬變屏置辟邪鐘前生勤重渠廋瑞草魁商情折桌石滾始笄手理太師窗跳遠投老突過悟對小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