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案的意思、撫案的詳細解釋
撫案的解釋
(1).謂用手指按着節拍。《楚辭·招魂》:“二八齊容,起 鄭 舞些。袵若交竿,撫案下些。” 朱熹 集注:“撫案下者,以手撫案其節而徐行也。”
(2).拍案。《資治通鑒·唐憲宗元和七年》:“上奮身撫案曰:‘朕不用兵決矣。’”
詞語分解
- 撫的解釋 撫 (撫) ǔ 慰問:撫恤(安慰和周濟)。撫慰。安撫。撫愛。 扶持,保護:撫養成人。 輕輕地按着:‰摩。撫摸。撫琴(彈琴)。撫今追昔。 同“拊”。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案的解釋 案 à 長形的桌子或架起來代替桌子用的長木闆:案子。案闆。書案。條案。拍案而起。 提出計劃、方法和建議的文件或記錄:檔案。備案。議案。提案。方案。有案可查。案卷。案牍。 事件,特指涉及法律問題的事件:
網絡擴展解釋
“撫案”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解釋,具體可分為以下兩類:
一、字面含義
-
按節拍或指揮動作
指用手指按着節拍或通過手勢引導節奏。例如《楚辭·招魂》中描述舞蹈場景時提到“撫案下些”,朱熹注釋為“以手撫案其節而徐行也”,即用手輕按節拍,控制舞蹈節奏。
-
拍擊桌案
表示情緒激動時的動作,如《資治通鑒》記載唐憲宗“奮身撫案曰:‘朕不用兵決矣’”,此處“撫案”指拍案以示決心。
二、引申為成語的比喻義
在成語用法中,“撫案”形容人面對重要決策時猶豫不決、反複思考的狀态。例如“撫案沉思”指在案頭輕摩物品,表現内心糾結。這一含義可能從“輕按節拍”的動作引申而來,強調動作的緩慢與思緒的複雜。
三、總結與對比
- 古籍中的動作描寫:多與音樂、舞蹈或曆史事件相關,強調肢體語言(如按拍、拍案)。
- 現代引申用法:側重心理層面的猶豫,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含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楚辭》《資治通鑒》原文或成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撫案(fǔ àn)這個詞是指法院或法庭對案件進行審理、調解和判決的行為或過程。現在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撫(fǔ):手(扌)+ 無(無)
案(àn):木(木)+ 安(宀)+ 止(止)
來源:
撫案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的文學作品中。它的形象來自古代審判時法官在案上輕撫的動作,象征着對案情的思考和判決的權威。
繁體:
撫案的繁體字為撫案。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以有多種形式。但是在撫案這個詞中,基本的字形并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
例句:
1. 法官正在撫案中進行調查。
2. 這是一起引起廣泛關注的撫案。
組詞:
- 調撫案件
- 撫案記錄
- 撫案程式
近義詞:
- 審理
- 判決
- 裁決
反義詞:
- 調解
- 疏解
- 和解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