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褫缺的意思、褫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褫缺的解释

毁坏残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三》:“去 长安 四十里, 渭水 又逕 太公庙 北,庙前有《太公碑》,文字褫缺,今无可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褫缺(chǐ quē)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事物因毁坏、剥夺或自然损耗而呈现的残缺不全状态。以下为具体释义及文献佐证:


一、本义:毁坏残缺

指物体因外力破坏或自然侵蚀导致的缺损。

例证:

《汉书·扬雄传上》颜师古注引汉代古注:“褫缺,毁也。”

《汉语大词典》释为:“毁坏残缺。”


二、引申义:缺失与失误

扩展指抽象事物的遗漏、不足或行为过失。

例证:

《辞源》第三版释义:“褫,夺也;缺,亏也。引申为缺失、失误。”


三、文献用例

  1. 《汉书》注疏:

    颜师古注《扬雄传》时以“褫缺”释“毁”,强调其破坏性含义。

  2. 《汉语大词典》:

    明确标注其“毁坏残缺”的本义及引申用法。


四、现代汉语中的使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罕用,多见于古籍研究或文言语境,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具体指向(如器物破损、制度疏漏等)。


参考资料原文链接:

  1. 《汉书·扬雄传》颜师古注(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汉语大词典》第8卷第1017页(上海辞书出版社)
  3. 《辞源》第三版第2566页(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褫缺”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综合搜索结果可作以下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毁坏残缺
    这是多数文献(如、3、5、7、8、9、10)引用的核心含义,源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三》的记载:“文字褫缺,今无可寻。” 此处“褫缺”描述碑文因年代久远或自然侵蚀导致的文字损毁、缺失状态。

  2. 剥夺职位或权力
    部分来源(如、6)将其解释为成语,由“褫”(剥夺)和“缺”(空缺)组合而成,指古代对官员的严厉惩罚,使其失去职位或权力。但此用法在其他文献中较少直接体现,可能与具体历史语境相关。


二、字义拆解


三、使用建议

  1. 古籍文献:优先采用“毁坏残缺”之义,尤其在描述文物、碑刻等实物时。
  2. 历史制度:若涉及古代职官惩罚制度,可结合上下文考虑“剥夺职位”的引申义,但需谨慎考证。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水经注》原文或古代职官类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拔号拔军变奏参虚长笑抽抽搭搭触目伤心撺顿窵远地下采矿断厓独辟发末燔祭发冢飞烟更弦易辙公助光烫横眉努目挥斤迦陵嫉恶寂莫经世之才惊涛巨浪浄袜俊俏开比壳菜空气质量连钱马李德裕鲁馆面盘子密禀灭伦欧泄抛落平心寝牀倾家败産绒头绳塞内僧门啬术缮録神教束诫鼠莽草四下谈朋友田洋土地祠臀疣武色五月披裘祆教洗涤剂渫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