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璅尾”。1.《詩·邶風·旄丘》:“瑣兮尾兮,流離之子。” 朱熹 集傳:“瑣,細;尾,末也。流離,漂散也……言 黎 之君臣,流離瑣尾,若此其可憐也。”後以“瑣尾”謂颠沛流離,處境艱難。 康有為 《複山東孔道會書》:“曾于戊戌進呈各書……不幸 堯 台幽囚, 秦 焚遂至。餘生瑣尾,絶域流亡。”
(2).指颠沛困頓中的人。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射策》:“看瑣尾啼饑衆紛擾,惟改柱張絃,掄才訪道。” 清 陳夢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可憐仳離瑣尾,大都内地殘黎。” 清 孫枝蔚 《憶十三弟穉發時方議諸商助饷聞已入城》詩:“無才安瑣尾,有命等泥沙。”
(3).瑣碎,零碎。 宋 洪邁 《容齋續筆·龍筋鳳髓判》:“《僉載》紀事,皆瑣尾擿裂,且多媟語。”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五:“《毛詩》‘瑣尾’二字, 鄭 箋:‘美好也。’今亦為瑣碎之詞。”
(4).猶猥瑣。 明 唐順之 《答江五坡提學》:“今學官璅尾自卑,嗜利無比,人人相師,靡然一風。”
"瑣尾"一詞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追溯至《漢語大詞典》和《現代漢語詞典》。該詞屬于書面語詞彙,由"瑣"與"尾"兩個語素複合構成:"瑣"本義指玉器相擊之聲,引申為細碎、卑微;"尾"原指動物尾部,後延伸為末端、殘餘之意。
在語義層面,"瑣尾"包含雙重指向: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主要保留在特定學術領域,如古典文獻研究及詩詞鑒賞中,常見于對古代章句的訓诂注釋。語言學家王力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強調,理解此類複合詞需結合訓诂學"因聲求義"原則,注意古今語音演變對詞義的影響。
“瑣尾”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需結合曆史演變和具體用法理解:
颠沛流離,處境艱難
出自《詩經·邶風·旄丘》:“瑣兮尾兮,流離之子。”朱熹注解“瑣”為細小,“尾”為末端,形容黎國君臣流離失所的困頓狀态。後引申為形容人漂泊困苦,如康有為《複山東孔道會書》中“餘生瑣尾,絕域流亡”即用此意。
指代困頓之人
明清文獻中常以“瑣尾”代指颠沛流離的百姓,如陳夢雷《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提到“可憐仳離瑣尾,大都内地殘黎”。
瑣碎繁雜之事
現代用法中,“瑣尾”可形容零碎、無意義的瑣事,表達對繁雜細節的厭煩,如“生活中瑣尾不斷,令人疲憊”。
猥瑣或零碎
少數文獻中,“瑣尾”也指言行猥瑣(如《容齋續筆》),或描述事物零碎(如洪邁評《僉載》内容“瑣尾擿裂”)。
“瑣尾”本義側重困頓漂泊,後衍生出瑣碎、繁雜之意。使用時需結合語境,古典文獻中多指艱難處境,現代口語可能偏向瑣事。建議參考權威詞典或具體上下文進一步辨析。
白頭鎊錯班荊跰足逋課不惟道長安道誠直沖決春風雨露淳象刀法刀環電鎬鬥诤芳黃發義氛祅敷條古交市禾弟皇休诙優胡梨剪刀剪剔檢恤茭白看産窟居老成練達勞勞嚷嚷牢賞利兵力均勢敵木索袅袅亭亭偶方捧哏瓶榼奇男子清酒慶問覃均穹古球杖踢弄人樣煞癞善防申送説得攏絲竹管弦孫遁棠棃天阍相商效祉邪情謝太傅躧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