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核擴散條約的意思、防止核擴散條約的詳細解釋
防止核擴散條約的解釋
即《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蘇、美、英等國于1968年7月1日在各自首都同時籤署,1970年3月5日生效。條約規定:核國家不得以任何方式轉讓核武器或核武器爆6*炸裝置;非核國家保證不制造核武器,不接受其他國家核武裝的轉讓;無核締約國的一切和平核裝置應遵守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規約和保障制度,國際原子能機構有權對其進行核查等。中國于1991年加入該條約。
詞語分解
- 防止的解釋 事先行動或做好準備以阻止某事的發生或可能發生如災難或某事的成功如計劃詳細解釋防備制止。《墨子·兼愛下》:“我以為人之於就兼相愛交相利也,譬之猶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於天下。”《易·大畜》“豶
- 條約的解釋 由授權代表正式籤字、得到國家合法權威批準的在兩個或更多的政府當局如國家或君主之間籤署的契約詳細解釋.條例,規章。 唐 司空圖 《唐故宣州觀察使檢校禮部王公行狀》:“公舉奏條約,給官緡以僦水工,自是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防止核擴散條約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防止核擴散條約》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NPT)的别稱,以下是其核心内容的綜合解釋:
1.基本背景
- 籤署與生效:該條約于1968年7月1日由美、蘇、英等59個國家在華盛頓、莫斯科和倫敦籤署,1970年3月5日正式生效。
- 締約國數量:截至2023年,已有191個國家加入,成為國際核裁軍領域最具普遍性的條約。
2.核心宗旨
- 三大目标:
- 防止核擴散:禁止核武器國家向無核國家轉讓核武器,同時要求無核國家承諾不制造或獲取核武器。
- 推動核裁軍:要求核國家逐步削減核武器儲備,最終實現全面核裁軍。
- 促進和平利用核能:保障無核國家和平使用核技術的權利,但需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監督核查。
3.關鍵條款
- 核國家義務:1967年之前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美、蘇、英、法、中)不得協助其他國家發展核武器。
- 無核國家義務:承諾不研發、不接受核武器,并将和平核設施置于IAEA的保障監督下。
- 國際合作:支持無核國家在醫療、能源等領域和平利用核技術。
4.中國參與情況
中國于1991年加入該條約,成為條約締約國之一,并長期倡導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
5.争議與挑戰
盡管條約推動了全球核安全,但部分國家(如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未加入,且朝鮮于2003年宣布退出,成為國際核不擴散體系的漏洞。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細節或最新動态,可參考聯合國官方文件或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公開報告。
網絡擴展解釋二
防止核擴散條約是指為了防止核武器傳播而建立的國際協議。下面是關于該詞的相關信息:
- 拆分部首和筆畫:防(阜部,4畫)止(止部,4畫)核(木部,10畫)擴(手部,6畫)散(攴部,11畫)條(木部,7畫)約(纟部,7畫)。
- 來源:防止核擴散條約最早源自*********核不擴散*********于1968年提出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隨後在1970年正式生效。
- 繁體寫法:防止核擴散條約。
- 古時候漢字寫法:無。
- 例句:國際社會積極倡導籤署和執行防止核擴散條約,以維護全球的和平與安全。
- 組詞:核擴散、條約、防止、防核、擴散。
- 近義詞: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核不擴散條約。
- 反義詞:核擴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