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潔之病;惡病。 漢 應劭 《風俗通·山澤·五嶽》:“十月曰合凍,臘月曰涸凍,正月曰解凍,皆太守自侍祠,若有穢疾,代行事法。”
"穢疾"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huì jí,其核心含義為不潔之病或惡病。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指代污穢、不潔淨的疾病,常引申為嚴重的、令人厭惡的病症。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形容身體或道德層面的病态,如漢代應劭《風俗通》中記載的“若有穢疾,代行事法”,意為若太守身患穢疾,可由他人代行祭祀職責。
構成解析
語境與用法
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較少使用,主要用于文獻解讀或特定語境(如曆史、醫學史讨論)。例如在漢代禮儀記載中,“穢疾”可能指代傳染病或影響祭祀潔淨的病症。
近義詞與反義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如《風俗通》原文),可參考權威古籍注解或曆史類工具書。
穢疾是一個漢字詞語,指具有惡劣、不潔、不衛生的病症或疾病。其拆分部首為禾和疒,共計10個筆畫。穢疾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漢語大詞典》等古籍中都可以找到相關記載。
在繁體字中,穢疾的寫法基本上與簡體字一緻,隻是在書寫風格上略有不同。繁體字中的穢使用了更多的筆畫,使字形更加複雜,表達了更加豐富的内涵。
在古代,穢疾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變化。由于語言的演變和書寫方式的不同,古代的穢疾可能會用其他字形來表示。然而,基本的意義和含義不會有太大的變化,都是指危害人體健康、不潔的疾病。
以下是穢疾的一些例句:
1. 他感染了一種穢疾,導緻整個家庭都陷入了恐慌之中。
2. 這個地區常年存在着各種穢疾,衛生狀況十分令人擔憂。
穢疾這個詞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彙,例如:
1. 穢物:指不潔、不衛生的物品。
2. 穢氣:指散發出的惡臭或污濁的空氣。
3. 穢土:指沒有清理、處理的髒污的土壤。
穢疾的近義詞包括傳染病、疠疾、瘟疫等,它們都是指能夠通過接觸或空氣傳播、危害人體健康的具有傳染性的疾病。
穢疾的反義詞則是清潔、健康、衛生等詞語,它們與穢疾相對,表示環境或人體沒有受到病菌或污染物的威脅,處于良好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