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舟;一隻船。 唐 李颀 《李兵曹壁畫山水各賦得桂水帆》:“片帆在 桂水 ,落日天涯時。” 宋 陸遊 《秋思絕句》之五:“片帆忽逐秋風起,聊試人間萬裡途。” 明 梁辰魚 《浣紗記·放歸》:“ 錢塘 雲水連。見片帆東渡,順流如箭。”《人民日報》1981.6.15:“若不退出 虎門 ,自有千百燒船妙法,燒爾片帆不返。”
“片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基本含義是孤舟或一隻船,常用于文學作品中,通過極簡的意象表達孤獨、遠行或漂泊的意境。以下是詳細解釋:
“片帆”是中文中極具畫面感的詞彙,以簡馭繁地傳遞出船隻的孤零與人的漂泊感。其用法跨越古今,常見于詩詞、散文及曆史叙述中。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近義詞分析,可參考古典文學數據庫或權威詞典。
《片帆》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一面獨立的帆布,用于航行的帆船上的帆。
《片帆》的部首是“片”和“帆”,部首“片”表示獨立,而“帆”表示帆船所使用的帆。
總共有9畫,詳細的結構為:米、刀、人、蔔、一、丨兩畫。
《片帆》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現在《詩經·秦風·蒹葭》中。在繁體字中,片帆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代漢字中,《片帆》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太大的變化,隻是在部首的結構和筆畫的書寫上略有區别。
1. 漁船在湖面上揚起了一片帆。
2. 他毅然決定揚帆遠航,追尋自己的夢想。
1. 帆船:用帆作為動力來航行的船隻。
2. 帆布:用于制作帆的布料。
3. 帆樓:用于觀賞帆船比賽的建築,也指專門展示帆船的地方。
近義詞:
1. 船帆
2. 風帆
3. 帆裝
反義詞:
1. 坐帆:指的是不揚帆,靠人力劃水行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