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怠慢,輕視。 宋 富弼 《韓國華神道碑銘》:“王始倔強,恃遠且艱。視詔抹剌,不奉以虔。”
“抹剌”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以下為綜合解釋:
怠慢、輕視(主要含義)
讀音為mǒ là,源自宋代富弼《韓國華神道碑銘》中“視詔抹剌,不奉以虔”,指對诏令的怠慢與不敬。此釋義在權威詞典(如漢典)和文獻引用中被多次确認。
行動迅速、敏捷(少數來源釋義)
讀音為mā lā,形容動作輕快靈活,但此用法較少見且權威性較低,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不同來源對讀音标注存在分歧:
建議優先采用“怠慢、輕視”的釋義及讀音mǒ là,具體可參考等來源。
抹剌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用力摩擦或刮削,使物體表面光滑或去除污垢。
抹剌的拆分部首是手(扌)和刂,總共有8個筆畫。
抹剌這個詞的來源來自于漢字演變而來,通過語言交流和文化傳承演化而成。
抹剌的繁體字是摩剌。
在古時候,抹剌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意義相同。例如,可能使用類似“刄手”、“寞剌”等寫法。
1. 她用濕毛巾抹剌桌子上的灰塵。
2. 醫生用手在病人的背部上抹剌了一些藥膏。
抹布、抹殺、抹黑等。
擦拭、刮、摩擦、磨擦。
塗抹、揉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