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防微杜漸。 明 張居正 《答上師相徐存齋》十九:“往奉台翰,憐不肖之愚忠,教以防微杜釁,慎自持愛。”
防微杜釁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fáng wēi dù xìn,意為在錯誤、禍患或沖突剛露出苗頭時就及時制止,防止其擴大發展。以下從語義解析、典故出處及現代應用三個角度詳細闡釋:
字義分解
整體強調對潛在風險的早期幹預,避免小問題演變為大災難。
核心内涵
該成語體現“預防為主”的治理智慧,與“防患未然”“未雨綢缪”近義,但更側重對初始階段矛盾的遏制。例如:
團隊管理中需防微杜釁,及時化解成員間的誤解,防止矛盾升級。
據《漢語大詞典》記載,“防微杜釁”源于古代治國理政思想,最早可追溯至漢代典籍:
東漢丁鴻上書漢和帝時提出:
“若敕政責躬,杜漸防萌,則兇妖消滅,害除福湊矣。”
其中“杜漸防萌”與“防微杜釁”語義相通,均強調從萌芽階段阻斷禍患。
“蓋善政者,視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禁微則易,救末者難。”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明确釋義為:“在錯誤或壞事剛露頭時就加以制止,不讓它發展。”
典型用例包括社會治理(如反腐倡廉)、企業管理(如風險管控)及人際交往(如糾紛調解)。
《中華成語大辭典》
指出其引申義為:“通過細節預判趨勢,以主動幹預避免系統性危機。”
例如:
網絡安全需防微杜釁,定期排查漏洞,防止黑客利用小漏洞發動大規模攻擊。
(注:因平台限制未提供鍊接,上述文獻可通過權威出版機構官網或圖書館數據庫檢索。)
“防微杜釁”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與“防微杜漸”相近,強調在問題或隱患剛出現苗頭時就及時預防和制止,避免發展成更大的危機。以下是詳細解析:
若需進一步了解成語接龍或具體例句,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如、2、4、6)。
暗謬僝偢蟾宮殂背摧堅獲丑錯違钿金端直福将富壽感帨瓜蒂貫伯海晏河清邯鄲市皇糧渾冥或時教指嵇琴集束捐班捐甲逵陌老生犁溝泠波隆中慢服謾詐昵谀盤繞抛持跑躁橋尾勤廉遒鍊企業家曲女城日契肉飛眉舞柔祇三摩缽提掃軌生物鐘什不閑事威失支脫節菽粟殊相俗裝騰跚田胡屯落未冠題窩囊廢線裝書寫誠屑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