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嵇琴的意思、嵇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嵇琴的解釋

(1). 嵇康 所撫之琴。《晉書·阮籍嵇康等傳論》:“臨鍛竈而不迴,登 廣武 而長歎,則 嵇 琴絶響, 阮 氣徒存。” 明 顧起綸 《<國雅品>序》:“彼 荊 築悲歌,而 燕丹 變色; 嵇 琴雅奏,惟 向秀 擅聆。豈同聲起予,合志發憤邪!”

(2).古琴的一種。相傳為 嵇康 所創制。 宋 高承 《事物紀原·樂舞聲歌·嵇琴》:“或曰 嵇 琴, 嵇康 所製,故名 嵇 琴,雖出於傳誦,而理或然也。” 明 錢棻 《踏莎行·園居》詞:“壁掛 嵇 琴,村疑 阮 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嵇琴是中國古代音樂文化中的專有名詞,包含兩層核心含義:

一、樂器名稱 指魏晉時期名士嵇康擅長演奏的七弦琴。據《晉書·嵇康傳》記載,嵇康"常修養性服食之事,彈琴詠詩,自足于懷",其演奏的《廣陵散》被譽為琴曲絕響(來源:《晉書·卷四十九》)。宋代朱長文《琴史》載:"叔夜(嵇康字)特妙于琴,得古人深趣",印證其琴藝造詣(來源:《琴史·卷三》)。

二、文化符號 該詞引申為文人雅士精神追求的象征。唐代白居易《夜琴》詩雲:"蜀桐木性實,楚絲音韻清。調慢彈且緩,夜深十數聲",雖未直言嵇琴,卻繼承其琴中見志的意境(來源:《白氏長慶集》)。明代《永樂琴書集成》更将嵇康列為"琴道四聖"之一,确立其在琴學史上的宗師地位(來源:《琴書集成·卷五》)。

注:文中古籍來源均為中國國家圖書館《中華古籍資源庫》收錄文獻,因古籍原文無網絡鍊接,故按學術規範标注文獻出處。

網絡擴展解釋

“嵇琴”一詞的釋義可從曆史典故和樂器演變兩個角度綜合解析:

一、曆史典故含義

  1. 嵇康所撫之琴
    源自《晉書》記載的“嵇琴絶響,阮氣徒存”,指魏晉名士嵇康彈奏的琴,象征其音樂造詣與精神傳承。後世文學中常以“嵇琴”隱喻文人風骨,如庾信《思舊銘》中“托情嵇琴”即為此意。

二、樂器名稱及演變

  1. 古琴形制
    宋代文獻稱其為嵇康創制的古琴,但實際為後人附會。晉代尚無拉弦樂器,嵇康所處時代琴為彈撥樂器。
  2. 拉弦樂器前身
    嵇琴實為唐代“奚琴”演變而來,宋代因避胡名改稱“嵇琴”,形制類似現代二胡,但琴杆、琴筒較短,無千斤,用竹片擦弦發聲。元代後逐漸發展為胡琴,成為二胡雛形。

三、名稱由來争議

四、文學與現實的關聯

盡管嵇琴與嵇康無直接發明關系,但通過名稱附會和文化重構,該詞融合了曆史人物精神象征與樂器演變史,成為兼具文學意象與音樂史實的概念。

别人正在浏覽...

倍道北郭十友不闌帶策高駕車腳夫稱愛打金枝啖嚼等離子體底糞邸寓東奔西竄反惑貫溢詭設過拍猴狲話碴華誕皇華使狐媚胡弄局虎魄颉羹積訛成蠹竭盡全力積愆集腋成裘祭胙蹻履快晴虧盈昆弟庫庾狼嚎鬼叫牢扉梁山吟連轸露腳木軨傩禳劈腿千金軀七七秋丁日度榮寶齋若明若暗入賬色飛申時世變淑靜淑問酥潤望夜陿陋銜燭謝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