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宮;月亮。 唐 許晝 《中秋月》詩:“應是蟾宮别有情,每逢秋半倍澄清。” 明 朱鼎 《玉鏡台記·閨思》:“歲月易推遷,倏爾經年,又是秋之半,蟾宮幾缺圓。” 清 程麟 《此中人語·紅樓夢竹枝詞》:“鎮日蟾宮鎖不開,紫雲何日上瑤臺。”
(2). 唐 以來稱科舉及第為蟾宮折桂,因以指科舉考試。 南唐 李中 《送黃秀才》詩:“蟾宮須展志,漁艇莫牽心。” 宋 張齊賢 《洛陽搢紳舊聞記·陶副車求薦見忌》:“好去蟾宮是歸路,明年應折桂枝香。” 明 沉鲸 《雙珠記·廷對及第》:“一聲霹靂乾坤撼,看蟾宮步,雁塔名,瓊林宴,八珍異饌天廚薦。”越劇《二度梅》第四場:“我與你夫妻南北離天涯,願你蟾宮著錦袍。”參見“ 蟾宮折桂 ”。
“蟾宮”是一個具有豐富文化内涵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指代月宮或月亮
蟾宮源于中國古代神話,是嫦娥奔月後所居的“廣寒宮”别稱。傳說嫦娥偷食不死藥後飛升月亮,化為蟾蜍成為月精,因此月宮被稱為“蟾宮”。這一意象在《西遊記》等文學作品中進一步擴展,如吳承恩将月宮描述為由“太陰星君”統領、包含多位嫦娥官職的機構。
文學中的月亮雅稱
在古代詩詞和書面語中,“蟾宮”常作為月亮的雅稱,尤指滿月。唐代詩人許晝曾以“蟾宮别有情”形容月色的澄澈。
“蟾宮折桂”的典故
自唐代起,“蟾宮”與科舉及第相關聯。成語“蟾宮折桂”比喻應試成功,源自《晉書·郤诜傳》中“桂林之一枝”的典故,後演化為對考取功名的祝福。例如清代小說中常用“蟾宮扳桂”表達書生高中願望。
文化象征的延伸
該詞不僅指代科舉考試本身(如“蟾宮須展志”),還衍生出對卓越成就的贊美,如現代航天探索中“蟾宮折桂”被用來形容登月壯舉。
蟾宮既是神話中月宮的别稱,也是古代對月亮的雅稱,後借“蟾宮折桂”成為科舉及第的文化符號,體現了自然崇拜與人文精神的融合。
蟾宮這個詞是用來形容月亮的美麗宮殿。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蟲部,右邊是宮部。蟲部表示蟾蜍,宮部表示宮殿。
蟾宮的拆分部首分别是蟲和宮,它的筆畫總數是16畫。蟲部的筆畫數為6畫,宮部的筆畫數為10畫。
蟾宮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詩歌中的描寫。蟾宮指的是月亮在天空中的宮殿,形容月亮的美麗和壯麗。
在繁體字中,蟾宮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蟾宮在古代常被寫成「蜃宮」或「觇宮」,但這些寫法逐漸不再常用。
以下是一個例句:“今夜月明人倚欄,蟾宮高挂瑤池濫。”
一些與蟾宮相關的詞組包括:蟾蜍、宮殿、月光、明亮。
蟾宮的近義詞可以是月宮、嫦娥宮;反義詞可以是地牢、牢底。
【别人正在浏覽】